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0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CT扫描技术实现对岩心微观驱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T扫描技术对岩心内部孔隙度的空间分布测定,可识别岩心的非均质性特征。不同驱替液在微观介质中渗流分布图像的重建,直观地得到了岩心不同断面不同时刻的渗流分布特征。通过对每一驱替阶段岩心含油饱和度值的计算,得到微观剩余油在微观介质中的三维分布及含油饱和度的沿程分布信息。从而实现岩心驱替过程中渗透规律的描述及含油饱和度的可视化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82.
目前对于早期注聚效果的评价没有成熟的方法,增油降水的效果基本依靠动态分析方法评价,由于早期注聚与晚期注聚的很大不同,造成动态分析方法在评价早期注聚效果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引入一种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的新方法,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渤海L早期注聚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建立高精度历史拟合的数值模型,并建立假想的水驱模型,使之与实际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法计算的增油量与动态分析法相比更加精确,原因是数值模拟法排除了各种措施带来的干扰,且考虑了油田的递减规律。另外建立了不同含水时机注聚的模型,通过分析认为,目前渤海L油田实行的早期注聚在各方面相较其他含水时机注聚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83.
喀什凹陷是塔西南坳陷油气显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塔里木盆地连接中亚油气勘探的前沿阵地,确定油气显示的油源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了克拉托背斜北翼大量存在的原油和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评价了凹陷北缘库孜贡苏剖面侏罗系烃源岩和南缘炮江沟剖面石炭系烃源岩,得出了两套烃源岩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原油和油砂抽提物的油源。结果显示,中、下侏罗统粉砂质泥岩和下石炭统黑色碳质泥岩是该区较好的两套烃源岩,两者存在明显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差异;通过对饱和烃馏分中甾、萜烷和芳烃馏分中三芴化合物、三芳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特征的刻画,发现喀什凹陷原油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具对比性,克拉托背斜油砂抽提物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而与下石炭统黑色碳质泥岩具有较好的对比,三芳甾烷证据认为早期石炭系烃源贡献可能对原油和油砂都有影响。油源的新认识对喀什凹陷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4.
1 000 kV晋中站1#主变是世界首台解体运输式特高压变压器,在系统调试期间变压器本体产生乙炔且不断增大,初期认为油箱上下节打火引起放电,但结合潜油泵启停情况以及备用相试运行分析,判断为潜油泵故障。为此,通过搭设试验平台,进一步验证了14 m扬程潜油泵是引起乙炔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同样条件下,11 m扬程潜油泵未产生乙炔。最后,对11 m和14 m扬程的潜油泵进行变压器温升计算,发现二者均能满足要求,建议采用11 m扬程潜油泵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85.
目前国内重卡车桥换油周期一般在2~3万公里,严重影响商用车的出勤率,维护保养成本较高。通过对10辆重型商用车两种油品为期两年98万公里的行车试验,采用定期油样分析、试验完成后拆解分析的方法,确定了重型车车桥合理的换油周期。同时研究得出:同一油品使用在6×4或6×2重型牵引车车桥上,其使用寿命没有明显的区别;油品KRL剪切稳定性差是引起齿面擦伤的因素之一;可取消3 000 km首次保养的规定,延长换油周期至10万公里。  相似文献   
86.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确定了高52井区长10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泛滥平原等,分流河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各类粒度图,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根据岩心微相和测井微相分析,对长10油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7.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南部志留系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塔河油田的地理位置及区域地质特征,经过对烃源岩、储盖及圈闭条件的分析,指出塔河油田志留系具备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8.
油气上窜速度的精确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窜速度是反映油气活跃程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钻井作业来说,直接影响钻井作业的井控安全。如果油气上窜速度不准确,很容易导致井涌、井喷等井控事故;同时也会造成钻井液密度的不合理,从而对油气层造成污染。现场用的迟到时间法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根据油气在钻井液中运移的规律分析,得出油气上窜速度一种新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钻具的排替作用、井身结构、以及开泵后油气在钻井液中的运移对其上窜高度的影响,对油气运移时间进行了修正,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油气上窜速度。经过现场实验表明,该计算方法可靠,可为准确判断油气活跃程度,为安全钻井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
氮和铁对小球藻和微拟球藻油脂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海南分离的藻株小球藻HNCl(Chlorellasp.HNC1)和微拟球藻HNN1(Nanno-chloropsisSp.F1NNl)为材料,研究N和Fe^3+对细胞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N缺乏条件促进了小球藻和微拟球藻细胞的油脂积累,但对生长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培养基中Fe^3+的缺乏抑制了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的积累;Fe^3+缺乏对微拟球藻的油脂积累有抑制作用;但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富Fen处理对小球藻的油脂积累具有刺激作用,但对微拟球藻无显著影响;富Fe^3+和正常铁条件下小球藻和微拟球藻的生长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通蓖7号、通蓖9号两品种进行了5个种植密度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两品种667m2产量及全株籽粒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加大先增加后减小,且呈抛物线变化;通过各自的回归方程得出通蓖7号、通蓖9号667m2最高产量时的密度分别为1594、1588株/667m2;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两品种籽粒含油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