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2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7 毫秒
71.
目前对于早期注聚效果的评价没有成熟的方法,增油降水的效果基本依靠动态分析方法评价,由于早期注聚与晚期注聚的很大不同,造成动态分析方法在评价早期注聚效果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引入一种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的新方法,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渤海L早期注聚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建立高精度历史拟合的数值模型,并建立假想的水驱模型,使之与实际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法计算的增油量与动态分析法相比更加精确,原因是数值模拟法排除了各种措施带来的干扰,且考虑了油田的递减规律。另外建立了不同含水时机注聚的模型,通过分析认为,目前渤海L油田实行的早期注聚在各方面相较其他含水时机注聚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72.
油藏润湿性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石表面润湿性是影响油、水在岩石孔隙中分布、流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岩石润湿性直接制约着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毛细管力以及石油采收率。从岩石表面矿物组成、原油的组分、地层水、注入水的离子含量和离子组成、pH以及温度等方面讨论了油藏岩石的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3.
油井管作为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基础设施,随着油气田的不断深入开发,油气井的实际开采环境越来越恶劣,其接头螺纹连接处的腐蚀失效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为保障井筒完整性,提高油井管的使用寿命,对几种典型的油井管接头螺纹腐蚀类型进行了介绍,详细分析和综述了其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针对文中介绍的腐蚀类型,对其腐蚀防护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  相似文献   
74.
随着油气开采过程中油基钻井液的广泛使用以及各国环保要求的提高,大量油基钻屑堆积,无法处理,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岩屑回注被证实是解决该问题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过去30年,岩屑回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回注液体泄漏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由于对于岩屑回注过程中裂缝产生和延伸规律的认识不清,导致岩屑回注施工设计误差大,泄露风险高。因此,研究岩屑回注过程中裂缝扩展和延伸规律是施工设计的基础,可有效降低泄露风险。本文从理论基础、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了岩屑回注过程中裂缝产生范围和裂缝几何形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5.
致密油储层因具有渗透率与产能低下的特点,多采用大型水力压裂改造储层来提高采收率,根据不同的地质、压裂参数变化,预测改造后的采收率对于压裂施工改造有良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多因素影响的致密油压裂后采收率预测理论模型,难以实时准确地根据压裂方式及参数来预测压裂后油藏采收率变化。为进一步提升致密油的采收率预测精确度,本文引进机器学习进行预测,基于极限梯度爬升算法(XGBoost)和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VR)进行了一定改进得到变权组合模型XGBoost-SVR,模型借鉴残差进化机制,实现加权融合系数的最优组合,该组合模型可对两种单模型进行优势互补,避免了因单一模型参数导致的范围性误差,增大模型预测容错率。本文首先对致密油的采收率影响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地质因素、储层因素和工程因素对采收率的影响,构造相关原始数据集;其次将预处理后数据集输入SVR单模型和XGBoost单模型分别进行训练,得出单模型预测值;最后采用基于残差的自适应的变权组合方法建立XGBoost-SVR组合模型,得到各模型最终预测结果,明确采收率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权重比。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与SVR和XGBoost单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在预测精度达到94.63%,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6.
致密油藏具有显著的超低孔超低渗特征,天然微裂缝和水力压裂缝对油藏有效动用至关重要,相关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备受关注。研究者们广泛采用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研究致密油藏流动规律,通过修改基质网格渗透率表征天然微裂缝,无法精细刻画微裂缝与基质间流体交换对流动产生的影响。为克服以上不足,考虑基质、复杂天然微裂缝和人工压裂缝间传质机理,建立了致密油藏双重介质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数值离散处理,编制了相应的模拟器;最后,基于所建立模型研究了天然微裂缝、水平段长度、裂缝间距等多因素对致密油藏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模型产能高于传统EDFM模型;水平段长度越长,产能越大;裂缝间距越小,产能越大;应力敏感对致密油藏生产动态有一定影响,并且随着时间推迟,影响逐渐增强;本文所建模型实现了对基质、复杂天然微裂缝和人工压裂缝间复杂传质机理的精细刻画,相关研究结论可为致密油藏经济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1 000 kV晋中站1#主变是世界首台解体运输式特高压变压器,在系统调试期间变压器本体产生乙炔且不断增大,初期认为油箱上下节打火引起放电,但结合潜油泵启停情况以及备用相试运行分析,判断为潜油泵故障。为此,通过搭设试验平台,进一步验证了14 m扬程潜油泵是引起乙炔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同样条件下,11 m扬程潜油泵未产生乙炔。最后,对11 m和14 m扬程的潜油泵进行变压器温升计算,发现二者均能满足要求,建议采用11 m扬程潜油泵进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78.
目前国内重卡车桥换油周期一般在2~3万公里,严重影响商用车的出勤率,维护保养成本较高。通过对10辆重型商用车两种油品为期两年98万公里的行车试验,采用定期油样分析、试验完成后拆解分析的方法,确定了重型车车桥合理的换油周期。同时研究得出:同一油品使用在6×4或6×2重型牵引车车桥上,其使用寿命没有明显的区别;油品KRL剪切稳定性差是引起齿面擦伤的因素之一;可取消3 000 km首次保养的规定,延长换油周期至10万公里。  相似文献   
79.
安塞油田高52井区长10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确定了高52井区长10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和泛滥平原等,分流河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在图像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绘制各类粒度图,对该区砂体形成的水动力条件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根据岩心微相和测井微相分析,对长10油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关系,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和含油性,分流河道是主要的有利储层,为该区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0.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南部志留系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塔河油田的地理位置及区域地质特征,经过对烃源岩、储盖及圈闭条件的分析,指出塔河油田志留系具备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