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N-乙间甲苯胺是制备彩色胶卷的显影套药CD-2,CD-3,CD-4和高档酸性染料,分散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它的制备与合成主要有:气相法、中压液相法、溴乙烷法和磷酸二乙酯法。这些合成方法各有优点与不足。用硫酸二乙酯合成N-基间甲苯胺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硫酸二乙酯是一种较常用的乙基化试剂,可是它的反应活性比较高,容易生成N,N-二乙基芳胺,因此一般把它用作仲胺的乙基化试  相似文献   
122.
123.
采用NH3-TPD、XRF、烷基化反应等手段研究了铵离子交换对β沸石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换度的增加,β沸石产生了更多的酸中心,对苯和丙烯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4.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以邻苯二酚、异丁烯为原料,固体酸为催化剂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对叔丁基邻苯二酚,并通过正交实验选择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5.
在常压、50~70 ℃和苯∕1-十二烯摩尔比8:1条件下,利用间歇反应装置实验评价了MCM-22、0.5%磷改性MCM-22和1.5%磷改性MCM-22三种中孔分子筛对苯与1-十二烯烷基化合成十二烷基苯的催化性能,并结合NH3-TPD、XRD和BET表征结果,探讨了分子筛物理化学特性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考察的三种分子筛均具有强酸和弱酸两种酸中心,适宜的强酸量对提高分子筛的催化活性和2位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有利;(2)2位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随分子筛中所含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高的磷含量将导致烯烃转化率的降低,因此控制适宜的磷改性用量是非常重要的;(3)0.5%磷改性MCM-22在所考察的三种分子筛中对十二烷基苯的合成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其70℃下的烯烃转化率达到34%,2位产物选择性不低于60%。  相似文献   
126.
超临界条件下C_4烷基化催化剂失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工业混合C4 为原料的烷基化反应研究的基础上 ,对La2 O3 SO4 2 - Fe2 O3 /Hβ Al2 O3 催化剂的失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该催化剂在超临界烷基化反应条件下的失活动力学方程 ,并对失活因子与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进行了关联 .  相似文献   
127.
详细地探讨了炭化树脂负载杂多酸PW12催化剂制备的适宜条件,反应工艺条件对催化剂催化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及产物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的原因,进行了催化剂稳定性实验,并与其它类本酸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8.
炭化树脂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与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炭化树脂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利用TPD,SEM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作为目标反应,测定了催化剂的活性。初步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机械强度好,活性组分溶脱量少,能保持基材球状,酸强度大且分布均一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新型负载杂多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9.
以4-氯八氟碘代丁烷和4-戊烯酸生成含氟丁内酯的反应为模板,详细研究了不同硫含氧酸盐、溶剂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二氧化硫脲、雕白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偏重亚硫酸钠等硫含氧酸盐为引发剂,4-氯八氟碘代丁烷和4-戊烯酸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与乙腈或DMF为共溶剂,于20~55℃搅拌反应3~15h,后处理并通过柱层析得到含氟内酯产物。以二氧化硫脲为引发剂,乙腈为共溶剂(V(乙腈):V(水)=1:1),在35。C下反应5h,得到的含氟内酯产率最高(84.3%)。在此条件下,其他含氟碘代烷与4-戊烯酸反应,得到相应的含氟内酯化合物,收率为72.7%~86.2%。  相似文献   
130.
离子液体催化苯与十二烯烷基化的反应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酸性氯铝酸盐室温离子液体[BMIM]Cl-AlCl3为催化剂,进行了苯与1-十二烯烷基化反应机制相关信息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AlCl3和HF催化不同,碳链重排在0~5.0℃时未被抑制;异构体的分布随温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产物中内异构体的比例仍占优势;在5.0—75.0℃实验温度范围内没有显现烷基化产物的异构化作用,据此推断,反应仍遵循碳正离子机理,碳链重排速率大于亲电取代的烷基化过程速率,不同异构体的生成反应可视作平行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