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8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866篇
自然研究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Job plot、圆二色光谱、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显色反应以及FRET实验,研究了苯酚基双核钌配合物与c-myc G-四链体DNA(c-myc Pu27和c-myc Pu22)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c-mycPu27和c-myc Pu22 DNA都有较强结合,键...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索纤毛虫休眠细胞中两套遗传系统的作用特征,对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大核DNA和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比较.结果显示,在所选用的35条随机引物中,包囊游仆虫大核DNA共扩增出220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18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大核DNA为模板扩增出44条特有片段,两者存在28%的差异.在所选用的32条随机引物中,线粒体DNA共扩增出154条片段,其中以休眠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19条特有片段,以营养细胞线粒体DNA为模板扩增出25条特有片段,两者有29%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大核DNA结构存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线粒体DNA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包囊游仆虫在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大核DNA、线粒体DNA结构可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休眠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活动等剧烈变化以及休眠状态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所得结果为揭示纤毛虫细胞结构的分化与细胞遗传物质的作用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3.
最短路问题的闭环DNA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不等长闭环DNA分子的概念,由此推广了闭环DNA计算模型。给出了固定端点的最短路问题闭环DNA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每条弧进行了三组DNA编码,再用有目的的终止技术合成固定端点的所有链,然后通过接入实验和电泳实验得到最短路,并通过检测实验输出所有最短路径。得出了算法的复杂性,为说明算法的有效性给出了一个算例。最后讨论了最短路问题闭环DNA算法在变权网络、自由终点或固定中间点的最短路问题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由此说明该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4.
85.
Lactate oxidase is used in biosensors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lactate in the blood and other body fluids. Increasing the thermostability of lactate oxidase can significantly prolong the lifetime of these biosensors. We have previously obtained a variant of lactate oxidase from Aerococcus viridans with two mutations (E160G/V198I) that is significantly more thermostable than the wild-type enzyme. Here we have attemp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hermostability of E160G/V198I lactate oxidase using directed evolution. We made a mutant lactate oxidase gene library by applying error-prone PCR and DNA shuffling, and screened for thermostable mutant lactate oxidase using a plate-based assay. After three rounds of screening we obtained a thermostable mutant lactate oxidase, which has six mutations (E160G/V198I/G36S/T103S/A232S/F277Y). The half-life of this lactate oxidase at 70 °C was about 2 times that of E160G/V198I and about 36 times that of the wild-type enzyme. The amino acid mutation process suggests that the combined neutral mutations are important in protein evolution. Received 15 September 2006;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21 October 2006; accepted 2 November 2006  相似文献   
86.
初步摸索大肠杆菌DH 5α生产核酸疫苗的发酵条件。通过均匀试验设计确定,当胰蛋白胨与酵母粉的质量比为1∶1.2,并且磷酸盐的加量较大时菌体的质粒产量较高。在菌体生长刚进入对数生长期时采用指数式流加葡萄糖与采用恒速流加葡萄糖,菌体得率相同,而产物收率前者高于后者。在菌体生长进入平稳期时将温度由37°C升高到42°C,在菌体密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质粒产量得到提高,达到75 m g/L。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基于交流阻抗技术构建非标记型脱氧核糖核酸(DNA)杂交传感器的方法.以24个碱基长度的寡聚DNA作为实验对象,将5′端巯基化的单链寡聚DNA(SH-ssDNA)探针与巯基乙酸(RSH)同时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形成杂交识别层,利用交流阻抗技术测量出杂交前后金电极表面电子传递电阻Ret的增量作为杂交信号.实验中对DNA探针的自组装时间、杂交温度、杂交时间和阻抗测量液等实验条件进行了观察和优化;通过选择自组装液中SH-ssDNA探针和RSH的浓度,减少DNA在金电极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同时保证金电极表面自组装的SH-ssDNA探针有合适的疏密度,提高了杂交效率.在各优化条件下,无需扩增杂交信号,此非标记型DNA杂交传感器的检测下限为3.0×10-14mol/L;和完全互补序列相比,一个和三个碱基错配序列分别产生55.6%和1.3%的杂交信号.  相似文献   
88.
硅胶破碎法抽提真菌染色体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进行基因组步行PCR克隆真菌木聚糖酶基因的研究中,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可在普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采用的高得率、高质量真菌染色体DNA的抽提方法.采用液氮研磨和硅胶破碎相结合提高染色体DNA得率,采用亚精胺法纯化提高DNA的纯度.抽提的染色体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酶切、PCR反应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获得分子量大、样品纯的染色体DNA,可有效地用于PCR扩增,并能被限制酶有效地消化.  相似文献   
89.
抗癌药物8-氮鸟嘌呤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抗癌药物8-氮鸟嘌呤(8-AG)与DNA在pH=3.6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DNA的存在能导致8-AG氧化峰电流降低,通过测定DNA加入前后的一些电化学参数,推测8-AG与DNA在该条件下通过静电作用结合生成了一种1∶2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其结合常数是1.38×1010.同时,根据加入DNA前后8-AG峰电流的降低,测定了模拟样品中的DNA,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离研究对象(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4名,健康对照组17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PBMC线粒体DNA相对舍量,其与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线粒体DNA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患者单个核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教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25)其中并发症组mtDNA拷贝数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线粒体DNA含量显著下降,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且低水平的线粒体DNA拷贝数提示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因此,线粒体DNA拷贝数可作为潜在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这一发现值得进一步大型,前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