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82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夹皮沟片麻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存了夹皮沟金矿区绝大部分金矿的夹皮沟片麻岩主要由TTG质斜长片麻岩及其中拉斑玄武岩质暗色包体组成,岩石化学上呈双峰特征和奥长花岗岩系列演化趋势,REE组成上均显示了较大的Eu正异常,δEu最高可达4.6,相似于西格陵兰等典型太古代高级变质地体中的双峰式片麻岩,与裂谷型太古代绿岩带中的双峰式钙碱性火山岩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2.
论述质量保证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所制定的规定和守则,适应于管理人员和具体开发人员,提出在满足质量要求下进行开发,并在开发中确保质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3.
本文简介了KDY-1矿井地震仪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软件设计与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在煤矿井下超浅层探测、超前探测、堤坝弹性波透射层析成像,滑坡调查、现场P-S波速度检层等方面的应用。对本质安全型电路防爆地震仪的设计、强干扰恶劣环境下地震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击杆震源与超浅层地震反射探测技术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发展我国高级地震仪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4.
黄土震陷试验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兰州中川民用机场扩建工程场地黄土的震陷试验,研究探讨了该场地黄土的震陷特性,并对震陷进行了评价和分区预测。  相似文献   
155.
在点的轨迹引导中,多采用四连杆机构中的连杆曲线来实现。但这种方法能引导的点数有限(理论上最多为9点),当要求被引导的点数较多或要求引导某一连续函数时,则机构尺寸的综合较困难犤1犦,而且引导精度较低。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机构———将四连杆机构中的其中两个构件用盘状构件和柔性带来替代,组成一四构件带传动机构犤2犦,并通过算例详细叙述了该机构引导给定点轨迹的原理和方法。该机构用于点的轨迹引导,具有结构简单、引导精度高、传力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6.
农田林网具有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农田林网吸收有害气体、滞尘、灭菌,减弱噪声方面进行了监测,以说明一定区域内农田林网的环境效益与功能。结果证明,农田林网的环境效益显著,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 ,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 ,可将孔西构造带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变形阶段 :晚三叠世末期为挤压褶皱变形期 ;晚三叠世沉积后至侏罗系沉积前为逆冲构造变形期 ;早—中侏罗世为逆冲构造“轻度”渐进变形期。晚侏罗世以后 ,区域构造作用发生反转。随着晚侏罗—早白垩世、早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发育 ,孔西构造带作为潜山构造被掩埋。裂陷盆地时期的伸展构造对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的逆冲构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58.
试论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自然生态环境角度,探讨了长江文化繁衍的区位条件,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地处世界亚热带的一方宝地,是滋养文化的“绿洲”和“沃土”,贯穿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促成了文化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背靠“世界屋脊”,面向浩翰海洋,成为文化交流的屏障与通道,位于自然过渡区和生态交错带,呈现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9.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之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综述前人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的成因和过程,认为农牧交错带是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干湿波动对其形成和空间上的摆动有着深刻影响,人为因素尤其是农垦活动仅在自然因素基础上起着加速现代农牧交错带分布格局的形成和促使农牧界线频繁摆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0.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pure dispersions of Rayleigh wave tomography in the Qinghai-Tlbet Plateau and its adjacent areas, tsklng S wave velocities from previous linear inversion as the initial model, using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a nonlinear simultaneous invers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S wave velocity and thickness of different layers, including the crust, the lithosphere and the asthenosphe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crustal thickness shows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geology structures sketched by the sutures and major faults. The crust is very thick in the Qinghal-Tibet Plateau, varying from 60 km to 80 kin. The Ilthospherlc thicknes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thinner (130-160 kin) than Its adjacent areas. And two blocks can be recognized, divided by an NNE strike boundary running between 90°E-92°E inside the plateau. Its asthenosphere is relatively thick, varies from 150 km to 230 kin, and the thickest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Qiangtsng. India has a thinner crust (32-38 kin), a thicker lithosphere of 190 km and a rather thin asthenosphere of only 60 kin. Sichuan and Tarlm basins have the crust thickness less than 50 kin. Their Iithospheres are thicker tha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ir asthenospheres are thinner. A discussion has been made on the character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typical crust-mantle transition zone in the western Qiangtsng blo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