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5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高硫油对原油储存设备腐蚀严重的实际,选用聚氨酯树脂为成膜物质,石墨为导电介质制备抗静电防腐涂层,采用失重法研究了石墨含量、硫浓度、温度对涂层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石墨及w(石墨)在25%时,涂层质量的增加主要是由聚氨酯活性基团与介质中的硫反应引起,w(石墨)在55%时涂层质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渗透引起;不含石墨及w(石墨)为25%时涂层增重较大,w(石墨)为55%时涂层增重最大.硫含量增加使不含石墨的涂层质量增加,当w(石墨)在25%~45%时,涂层质量增加与硫含量无关.温度升高使不含石墨的涂层质量增加,当w(石墨)为25%~45%时,温度升高涂层质量变化较小.因此,聚氨酯石墨抗静电防腐涂层w(石墨)为35%~45%时,其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22.
自交联型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亚麻油与二乙醇胺经胺解反应生成亚麻油酰二乙醇胺中间体,以此中间体和多功能单体DMPA为复合二元醇(-OH)组分与TDI/HDI二异氰酸酯(-NCO)复合组分通过逐步加成聚合,得到常温交联水性聚氨酯树脂,以该水性树脂制备水性涂料,并对原料及胺解产物进行了IR表征。探讨了亚麻油酰二乙醇胺中间体的合成、树脂酸价、nOH/nNCO)以及nTDI/nHDI等因素对水溶性、粘度、涂膜耐水性、附着力等性能的影响.该水性涂料耐水、快干、强附着,无毒不燃、粘稠易控,是一种优良的环境友好型水性涂料。  相似文献   
23.
王艾栓 《山西科技》2006,(3):119-121
文章主要介绍了聚氯酯筛板的性能及生产工艺过程和主要设备。  相似文献   
24.
聚氨酯-环氧树脂-松香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已内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为基料,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交联剂,采用环氧树脂和松香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姓,制备出环氧树脂和松香改性的聚氨酯复合乳液。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度分析仪、凝胶渗透色谱、综合热分析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红外分析表明,环氧树脂中的羟基与异氰酯基发生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基,同时环氧基进行了开环反应,接枝到聚氨酯分子上;松香中羧基也参与了体系的反应,最终形成了环氧和松香改性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和松香含量增大,都会导致乳液粒径增大。改性后聚氨酯复合乳液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大,达7.43Х105g.mol-1。三羟甲基丙烷用量对剥离强度有显著影响,其用量以不超过2.7%为宜。改性后聚氨酯的相容性好, 其胶膜分解温度高达260℃。采用该乳液制成的胶粘剂对多种复合薄膜具有较强的粘接能力。  相似文献   
25.
合成了一系列脂肪族水性聚氨酯,考察了软段种类和硬段异氰酸酯结构对产物力学性能、耐介质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以聚酯多元醇为原料制作聚氨酯张力筛板的工艺过程 ,讨论了聚酯分子量、NCO%含量、NH2 /NCO比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从而确定了聚氨酯张力筛板的配方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7.
将插层纳米复合技术与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相结合,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和相应的PU/PMMA-IPN和PU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了插层/剥离型结构,其力学性能最优.对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获得优化制备条件是:PU/PMMA质量比为60/40;OMMT,BPO,EGDMA添加量分别为单体MMA质量的5%,0.8%,2.0%,MOCA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28.
制备了聚氨酯(PU)/环氧树脂(ER)互穿聚合物网络硬泡,研究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硬泡的化学结构及微观结构形态.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IPN硬泡的网络间存在接枝反应.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发现,IPN硬泡泡孔结构形状都比较均一.循环压缩实验研究表明:随循环次数增加,应力下降,单次循环的能量损耗下降;随ER含量增加,IPN硬泡的压缩模量和强度提高,相同应变下应力增加,每次循环耗能增加;循环压缩的加卸载应力 应变曲线可用改进的Ogden模型表示;累积能量损耗可用Weibull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29.
TiO2-based nanosheets (TiNSs), TiO2-based nanotubes (TiNT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processing, and polyurethane foams with TiO2 nanopowders (P25), TiNSs and TiNTs were synthesized by free-rising foaming method. The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a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does not affect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polyurethane foam. However,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PU/TiNSs composite foams have more uniform cells and the average aperture smaller than that of pure poly-urethane foam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rmal analysis, the PU/TiNSs composite foams have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the temperature of decompostion occurring with a maximum weight loss rate is about 30 ℃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PU foams. The decompostion temperatures are 167 ℃ and 148 ℃ for the PU/P25 composite foams and the PU/TiNTs composite foam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lower than that of pure PU foams. Moreover,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fillers, the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y also has changed; the addition of TiNSs improved the sound absorbing property efficiently. The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and sound absorption of PU/TiNSs composite foams are mainly due to the uniform cells diffuse and smaller aperture.  相似文献   
30.
运用四种加速方法对聚氨酯有机涂层钢板进行老化,并通过涂层的表观性能和电化学特征对比研究了老化方式对涂层失效的影响.紫外老化对涂层光泽的影响最大,老化32 d失光度达85.7%.盐雾实验前期线性极化阻力Rp迅速下降,后期由于盐膜的生成使得Rp保持稳定;氙灯和盐雾混合老化的光泽度和Rp的变化规律都表现为实验前期与光老化相似,后期则与盐雾实验相类似.此外,拟合不同老化方式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发现:混合老化前期主要受氙灯影响,与单一氙灯老化的等效电路一致,表现为两个时间常数;后期产生盐膜,出现三个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