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99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451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侵蚀潜在发生可能性的重要综合性指标,研究高寒河谷地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藏东南高寒区尼洋河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大类、13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团粒类指标和有机质能很好地反映土壤抗蚀性,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5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水稳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有机质7个指标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最为明显,是表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各抗蚀性指标值基本表现出(0~15)cm(16~30)cm规律.通过建立权重求和模型发现0~15 cm表层土壤抗蚀性能远远大于16~30 cm;最终,通过叠加法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评价从强到弱顺序为:灌木林地(SL)、天然林地(NF)、农耕地(CL)、河滩林地(BL)、人工林地(AF).  相似文献   
62.
【目的】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全面把握水环境污染特征是水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方法】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2016年九洲江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九洲江9个断面综合水质类别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氨氮、总磷、溶解氧。从时间变化上来看,除了2月份、6~9月份丰水期外,其余月份均出现超标因子。从空间变化上来看,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1#陆川污水处理厂下游2#大桥坝3#滩面桥、11#温水浪7#文车桥、9#石角镇蟠龙桥、12#顺路沙场4#良田坝、5#飞蛾岭。其中,1#陆川污水处理厂下游指数较高是受到上游干流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排放的影响,7#文车桥、11#温水浪和9#石角镇蟠龙桥指数出现升高,是由于宁潭河、圭地河、古城河3条支流的分别汇入。【结论】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较之综合污染指数法,弥补了不能直观判断综合水质类别的缺点,有既能判断综合水质类别,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识别单因子水质达标个数,还能够评价劣Ⅴ类水质的黑臭情况的优点。  相似文献   
63.
黎树式  黄鹄 《广西科学》2018,25(4):409-417
【目的】分析钦江近50年来河流水沙变化特征,以及河床演变对水沙变化的响应。【方法】以钦江为研究对象,收集长时间序列的水沙和河床断面资料,基于小波分析、"3S"和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钦江水沙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含沙量下降趋势尤为明显,水沙变化突变年份是1979年和1995年;夏半年的平均流量与平均输沙量分别占全年的58.62%和61.77%,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存在4~6年和15年的周期振荡特征;中游河床枯季先冲刷后淤积,下游则以冲刷为主;流量主要受降雨控制,而含沙量则主要受控于水土流失、森林保育和人口增长等多种因素。【结论】钦江水沙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和耗水量等人类活动是泥沙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保护漓江流域水环境及揭示区域碳酸盐岩风化过程提供基础数据及科学支撑。【方法】通过收集一个水文年漓江干流典型断面的水样,并进行水化学分析来研究水体中离子化学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漓江两个断面水化学类型都为Ca-HCO_3型,河水主要离子组分受到水岩作用的控制。两个断面对比来看,上游大面圩(DM)断面受到部分降雨输入的影响,而下游普益(PY)断面受到更加强烈的碳酸盐岩风化作用的影响。漓江两个断面HCO_3~-、Ca~(2+)离子浓度表现出雨季小于旱季的现象,主要受到雨季降雨和流量增大的影响,而SO_4~(2-)、NO_3~-、Cl~-离子浓度出现雨季大于旱季的现象,则主要受到农业活动、城市排污的影响。此外,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漓江碳酸盐岩风化受到外源酸的影响,进而影响岩溶风化碳汇效应的评估。【结论】漓江典型断面水体优势离子(HCO_3~-、Ca~(2+))变化特征主要受到地质条件的控制,岩溶作用强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SO_4~(2-)、NO_3~-、Cl~-离子则受到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65.
结合区位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及市场占有率指标法对2015年黄三角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的产业专业化程度、产业效率以及市场绩效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三角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七大行业的区域特征明显。针对部分城市出现的规模报酬递减以及市场占有率下滑现象,按照区域分工、优势互补、弱势协作等思路提出发展策略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6.
运用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2009年和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土地面积、城镇数目、总人口、城镇人口、人口密度等几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布局较多,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城镇体系发展差距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衡,运行成本较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改善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不合理的现状,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7.
根据田湾河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 ,提出了开发山地生态旅游的基本构思 ,其中包括生态旅游主题定位、设计原则、旅游产品和项目设计等 .最后 ,提出了该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68.
黄河山陕峡谷保德-克虎段高阶地砾石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外考察发现山西黑峪口地区存在七级阶地序列,其中上覆红粘土的T6、T7阶地为晚第三纪阶地.对该区阶地上砾石的岩性和粒径进行了研究,岩性对比表明,T6、T7阶地上砾石的岩性与黄河低阶地上砾石的岩性相似,而与东西向的蔚汾河阶地岩性差别较大;上下游之间对比发现,灰岩砾石岩性由保德地区占主导地位到克虎地区退居次要地位,灰岩砾石的粒径也从上游向下游变小,说明该区晚第三纪阶地并非东西向河流形成的,而是古黄河或古南北向水系的产物.T7阶地上覆盖厚度70m以上的粉、细砂层和晚第三纪红土层,磁性地层研究表明,该层的底部时代在6.8Ma左右,T6阶地上覆红粘土的底部年龄在3.3Ma左右,山陕峡谷由北向南流的古河流在6.8Ma之前已经形成,T6阶地的形成时代与青藏运动A幕相对应.青藏运动A幕以来河流在该区下切了160m,平均下切速率约为青藏运动A幕以前平均下切速率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69.
The formation of carbonate rocks has had a dramatic sink effect on atmospheric CO2 throughout geological time.The wid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ate rocks and their strong sensi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mean that carbonate rock corrosion consuming air/soil CO2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The carbon sink accounts for 12.00%-35.29% of the missing carbon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Using the Pearl River Basin as a case study,w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the factors impacting karstific...  相似文献   
70.
以珠江三角洲腹地典型城市佛山为例,运用GIS/RS技术分析了佛山市在1988~2003年期间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方式的巨大转变及其对洪灾风险的影响;结合佛山市1957~2005气象及水文数据的分析结果,指出受社会经济利益驱动的整治航道、大规模采沙、修建航运设施及联围建闸等人为活动显著地改变了主要水系的水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