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采用铜纳米粒子(平均粒径d≈50nm)修饰的碳糊电极,实现了电化学方法在近中性(pH=8磷酸缓冲溶液)条件下对甘氨酸等15种氨基酸的定量测定,测定的线性范围(甘氨酸)为2.5×1-05~7.4×1-04mol.L-1,最低检测下限(甘氨酸)为2.5×1-06mol.L-1(S/σ>3).  相似文献   
12.
西维来司钠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维来司钠是全球首个治疗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急性肺损伤的药物为了找到一个更适合工业化生产西维来司钠的合成方法,在对文献中几条路线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路线,该路线以甘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对羟基苯磺酸、特戊酰氯和邻硝基苯甲酸为主要原料,通过酰氯化、酰氨化、还原、酯化、去苄基、和氢氧化钠成盐等一系列反应来制备总收率由文献的35.24%提高到41.2%,并且简化了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快速响应温敏凝胶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减小尺寸与加入C aCO3粒子作致孔剂两种方法,研究了如何提高共聚温敏凝胶P(N IPA-co-GM A-D ex)的响应速度.考察了不同尺寸和多孔凝胶的退溶胀动力学、再溶胀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减小凝胶尺寸和加入致孔剂对提高凝胶的温度响应速度是有效的.研究了P(N IPA-co-GM A-D ex)凝胶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浓缩分离效果,发现P(N IPA-co-GM A-D ex)凝胶对蛋白质溶液有较好的浓缩分离能力.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用于蛋白质提纯的机械模型,测试了其对蛋白质溶液的分离能力,证实了机械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有机试剂提取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常用有机试剂丙酮、甲醇、乙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提取光合色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分析比较了它们对实验室培养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及其衍生物、叶绿素b及其衍生物、叶绿素c1 c2、叶绿素c3、4种类胡萝卜素以及胡萝卜素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DMF色素提取效率最高,仅需1h就能完全提取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而其它溶剂时间延至24h.仍不能完全提取;丙酮与DMF均能较大地抑制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的活性和脱植基叶绿素a的产生,而甲醇与乙醇在提取过程中容易促生成脱植基叶绿素a;V(丙酮):V(甲醇)=4:1,提取色素中脱植基叶绿素a介于两之间.DMF提取易产生较高比例的叶绿素a氧化体(allomers)和异构体(epimers),且叶绿素a氧化体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多.从不同色素提取效果来看,丙酮对极性较小的色素提取效果较好,乙醇对极性色素提取效果较好,甲醇介于二之间;而DMF对绝大部分色素均有良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甘氨酸分子的电子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密度泛函理论法ROB3P86(6-31G*)计算出气相甘氨酸分子的8种构象,利用扩展的休克尔理论(EFT)研究了甘氨酸在生物过程中的最有效活性构象;分析分子中的原子净电荷,得出了甘氨酸分子的活性位。  相似文献   
16.
微凝胶模板法制备PNIPAM/PbS有机-无机复合微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包埋有Pb2 的PNIPAM微凝胶,利用微凝胶的限域和导向作用,通过外源沉积法制备了PNIPAM/PbS有机 无机结构型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沉积物PbS的晶型和相对含量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分子微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和所采用的制备方法确保了有机 无机复合材料复合的均匀性;微凝胶的模板作用使得复合材料呈现球状结构,微球的大小决定于模板的尺寸;复合微球中PbS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复合微球中无机物含量约为10%.实验所得PNIPAM/PbS复合微球明显兼有无机物的刚性和有机物的柔性.  相似文献   
17.
二苯基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镀锌层中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二苯基碳酰二肼与微量铬的显色反应,在硫酸介质中铬与二苯基碳酰二肼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紫红色络合物,在波长为550nm处测其吸光度。当铬含量在0-25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此法应用于铁片镀锌层中微量铬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获得了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2种异构体在真空条件下及在水、甲醇、乙醇、乙醚溶剂中的优化几何构型以及电子结构、分子偶极矩等参数,从理论上分析水杨醛甘氨酸席夫碱2种异构体的性质差异,解释了一些实验现象,为药物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细菌群体感应机制与动植物病原菌的致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 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AHLs)作为信号分子介导的细菌群体感应机制参与许多生物学功能的调节 ,当侵染动植物寄主组织的病原菌繁殖到一定量时 ,细菌本身产生的AHLs积累到临界浓度 ,AHLs与胞内特异受体结合 ,启动致病因子的表达。利用AHLs降解酶和AHLs类似物的特性 ,干扰和破坏病原菌的AHLs 群体感应机制 ,将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防治此类细菌病害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GC/MS图谱中N,N′-二苯基脲的中性丢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常温常压下苯胺与CO2在AlCl3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对反应混合物用乙醇重结晶,获得无色针状晶体,GC/MS分析表明该晶体为异氰玻苯酯.用熔点测定、HPLC/MS/MS、FTIR、UV和^1H NMR等手段对此晶体进行分析,确定其为N,N′—二苯基脲.研究了N,N′—二苯基脲的质谱裂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N,N′—二苯基脲质谱裂解中可能发生了中性丢失,丢失了中性分子苯胺,生成的异氰酸苯酯分子离子由于π电子共轭而致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