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克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v1009基因,序列测定正确后进行融合表达、纯化。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了Rv1009编码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插入到pGEM—Teasv中,序列测定正确后.再亚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Pro—EX HT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由T7启动子调控表达了氨基端带6个连续组氨酸残基的Rv1009蛋白,在变性条件下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获得了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Rv1009蛋白基因.得到融合6个组氨酸残基的Rv1009蛋白纯度大于80%。证实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1009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表达蛋白.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加用微波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用微波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除加用微波治疗外,其余治疗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70%),有效8例(27%),无效1例(3%;)对照组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无效8例(27%),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微波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3.
把WesternBlot技术分析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与用PVDF膜作载体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的高度敏感性相结合对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TB)的特异性、保护性抗原进行筛选和分析鉴定 ,获得了分子量为 31KDa、30KDa的抗原 这两种抗原与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单克隆抗体和结核病人血清均发生阳性反应 ,而与正常小鼠血清和健康人血清呈阴性反应 用印迹膜测序法测出 31KDa抗原蛋白的N 末端序列为AlaGluValAspTrpLeuValPheAlaValSerTrpProValGly ,30KDa蛋白序列为PheSerArgProGlyLeuProValGluTry 印迹膜测序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器械固定、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的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25例。术前后凸角20°~51°,平均27.3°±2.6°;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旁脓肿及椎管内死骨形成,2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10例,D级10例。结果本组25例随访16月~48月,平均(14.5±2.3)月。术后伤口全部一期愈合,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患者平均Frankel分级上升(1.3±0.2)级,神经根刺激症状全部得到缓解。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最终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的病例。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UK)治疗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经胸腔B超证实胸水中等量以上且呈粘连包裹性,将其分为随机分为治疗级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胸腔内置管行闭式引流,且予尿激酶10万U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注入胸腔,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1~3次。对照组36例,常规反复穿刺抽液。治疗前后胸片或B超对比胸腔情况。结果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的胸水引流更彻底,且胸膜肥厚粘连情况减轻。结论胸腔内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是一种简单、安全并且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肺结核患者7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划分成抗结核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血清中细胞在治疗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淡棕黄色变化,在对照组中以胞质和胞膜为主呈棕黄、褐黄色变化。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血清中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痰液中IFN-γ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IL-10含量随菌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相关性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分枝杆菌噬菌体 D29的生物学特性,为 D29抗耐药结核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观察噬菌体电镜结构和噬菌斑形态;测定 D29最佳感染复数(MOI);一步生长实验;检测 pH值对 D29活力的影响;斑点法测定裂解谱;中和实验检测抗原性.结果 D29噬菌斑圆形透明,边界清楚;D29尾长129nm,最佳 MOI为10-4;D29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50min,裂解量为10;pH值对 D29存活率影响大,酸性环境不影响 D29裂解能力;D29能裂解分枝杆菌临床耐药株;D29K值为1069.50.结论 D29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裂解谱广,抗原性较高,具有抗耐药结核潜力  相似文献   
108.
建立了能够稳定表达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P815细胞系。将Ag85B和ESAT6基因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了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Ag85B-pcDNA3-ESAT6。在阳离子聚合物作用下,重组质粒转染与BALB/c遗传背景一致的P815(H-2^4)细胞。通过G418压力筛选后,得到1株阳性克隆细胞。经过RT-PCR检测到该细胞中有Ag85B-ESAT6融合蛋白mRNA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可以在转染重组质粒的P815细胞膜上检测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证实P815细胞内有融合蛋白的表达。获得表达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稳定细胞系。  相似文献   
109.
研究尘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在97例尘肺结核患者痰中检出MTB菌株28株,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并与采用常规药敏试验(AST)法检测的耐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2.86%(12/28)、42.86%(12/28)和32.14%(9/28),采用AST法检测INH、RFP和SM,耐药率分别为64.23%(18/28)、60.71%(17/28)和53.57%(15/28),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中多耐药株20例(71.43%),包括耐三种药物12例(42.86%),耐两种药8例(28.57%),单耐药株6例(21.43%),敏感株2例,耐药率92.86%。PCR-SSCP法检出3个基因联合突变8株,与AST法符合率为66.67%(8/12);2个基因突变5株,符合率为62.50%(5/8);单基因突变2株,符合率为33.33%(2/6)。结果表明:PCR-SSCP技术适用于MTB katG、rpoB和rpsL耐药基因突变的筛选,对指导尘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药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总结综合医院肺结核诊断的经验 ,探索在诸多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因素中哪些是重要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1999年临床疑诊为肺结核患者 30例 ,其中确诊为肺结核 16例 ,非肺结核 14例 ;记录每例患者的 15个病史特征因素和 14个实验室特征因素以及最终诊断。将以上资料作对数优势线性回归分析、单因素 χ2 分析和诊断筛查试验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中发现 X线胸片上野淡薄云雾影最重要 ,痰菌涂片次之 ,发热第三 ;单因素分析中发现 X线和痰菌涂片仍有意义 ,而发热却没有临床意义 ;诊断筛查试验分析也说明 X线胸片的正确率最高 ,痰菌涂片次之 ,发热的正确率最低 ;在涂阳结核和涂阴结核之间 ,以上三因素无明显差别。结论 :在综合医院的肺结核诊断工作中 X线胸片的表现是重点 ,其次是痰菌涂片 ,而痰菌涂片的临床表现的特异性最差 ;在综合医院仍然需要开展结核杆菌的培养工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肺结核诊断评分系统 ,使肺结核的诊断由经验走向循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