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798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461.
1.2~0.6MaBP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地表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黄土、河流阶地、冰冻圈、沙漠、植被等地表各个圈层在1.2~0.6 MaBP青藏高原构造隆升期间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在此期间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地表其他各个圈层的影响.研究表明:1.2~0.6 MaBP期间,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东亚地表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内陆主要沙漠(主要是西部沙区的沙漠)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极端扩张;黄土在祁连山、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山前和西秦岭等地开始大范围地堆积;以昆仑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为代表的西部高山开始了冰冻圈的发育,各地植被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环境的逐步干旱化.结合这些研究,提出了1.2~0.6 MaBP期间东亚地表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简单模式,并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与地表圈层变化之间的内在耦合.  相似文献   
46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提取、分析地椒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检出挥发性成分56种,其中以酚醇类、萜类、烯类、酯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27.8%)、龙脑(9.12%)、樟脑萜(8.12%)、柠檬烯(7.81%)等。本实验首次对山东地区地椒挥发性成分进行HS-SPME结合GC-MS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3.
探讨西藏伦坡拉盆地北缘古近系牛堡组的油气成藏。通过分析伦坡拉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综合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研究成藏过程和机理。伦坡拉盆地北缘中深层牛堡组的主要烃源为牛二段,属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烃源岩在牛三段沉积末期即开始生烃,大量生烃期为丁青湖组沉积期。伦坡拉盆地北缘的油气成藏过程可以归纳为3个阶段:1渐新世(34~23Ma B.P.),古油藏的形成;2渐新世末-中晚中新世(23~13 Ma B.P.),古油藏的调整;3晚中新世(13 Ma B.P.)至今,古油藏的进一步调整和破坏。青藏高原其他古近纪形成的类似沉积充填盆地也具有相似的油藏形成与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464.
添加豆科植物对弃耕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检测法,分别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弃耕地在演替早期人工添加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豆科植物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显著增加(除草木樨外);MBC质量分数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比率、土壤微生物在BIOLOG微平板上的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和碳源利用能力及其代谢多样性指数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65.
龙门山逆冲构造带大地电磁测深初步成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穿过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中段松潘一中江大地电磁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反演解释,揭示了松潘-甘孜褶皱带、龙门山及川西前陆盆地30 km深度的地壳电性结构,发现龙门山-松潘地壳15~20 km深部存在西倾连续的壳内商导层,大地电磁测深结果明显显示龙门山深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龙门山深部电性结构初步研究,对于分析其与相邻构造单元的关系,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陆内造山带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66.
以蒙古文编码国家标准的研制及其系统实现方面的工作为基础,针对蒙古文复杂文本布局引擎(CTL Engine)及其OpenType字库的系统结构,提出蒙古文复杂文本布局引擎的标准符合性测试(Conformance Test for Standards)方案,定义蒙古文复杂文本布局引擎的测试点及其测试实例,并以关键软件系统为依托测试和分析Uniscribe和HarfBuzz等支持蒙古文的复杂文本布局引擎。  相似文献   
467.
468.
沈高峰  柏文峰 《江西科学》2012,30(3):338-342
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南部延伸段,海拔高、日照强、昼夜温差大。但当地民居并未对太阳辐射能进行充分利用,使得其室内热环境并不理想。通过对其建筑建造方式和使用习惯进行分析和合理的改造设计,加强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改善其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469.
通过引述近30年来蒙古族哲学研究文献,总结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研究的现状,指出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内涵研究的缺失,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当下思维方式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470.
目的:通过检索蒙药复方防治胃病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献,进一步了解蒙医药在胃病防治方面的研究概况。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5-01-2012-03报道的“蒙药胃病实验研究”文献,并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归类总结。结果:检索到的75篇文献中进行研究的有23个复方,其中药理研究的文献有17篇,大部分研究多集中于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中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研究非常少见。结论:本研究对掌握治疗胃病、消化性溃疡病的蒙医方剂方面的研究情况,尤其对抗幽门螺旋杆菌蒙医方剂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