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1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18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6篇 |
丛书文集 | 77篇 |
教育与普及 | 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篇 |
现状及发展 | 27篇 |
综合类 | 2673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43篇 |
2010年 | 120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147篇 |
2003年 | 160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Nian Liu Yong Zhu ZongXian Wei Jie Chen QingBiao Wang ShuGuang Jian DangWei Zhou Jing Shi Yong Yang Yang Zho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15):2648-2655
Araucariaceae is one of the most primitive families of the living conifers,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divergence times are critically important issues. The DNA sequences of 8 genes, i.e., nuclear ribosomal 18S and 26S rRNA, chloroplast 16S rRNA, rbcL, matK and rps4, and mitochondrial coxl and atpl,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and GenBank were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s of Araucariaceae, indicating that the phyi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genera of this family should be ((Wollemia, Agathis), Araucaria). On the basis of the fossil calibrations of Wollemia and the two tribes Araucaria and Eutacta of the genus Araucaria, the divergence time of Araucariaceae was estimated to be (308± 53) million years ago, that is, the origin of the family was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rather than Triassic as a traditional view. With the same gene combination, the diver- gence times of the genera Araucaria and Agathis were (246 ± 47) and (61 ±15) Ma, respectively. Statis- tical analyses on the phylogenetic trees generated by using different genes and comparisons of the divergence times estimated by using those genes suggested that the chloroplast matK and rps4 genes are most suitable for investigating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divergence times of the family Araucariaceae. 相似文献
152.
以采自内蒙古鸟海市的沙冬青及骆驼蓬为植物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将水煮浓缩膏与线虫液分别混合配制成浓度为12,6,3,1.5,1,0.5,0.25和0.125g/L的线虫药液,每日统计线虫死亡率.结果显示,沙冬青的杀虫活性好于骆驼蓬;沙冬青药液浓度在1g/L及以上都有杀虫效果,骆驼蓬药液浓度在6g/L及以上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沙冬青和骆驼蓬处理松材线虫1d后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6和1.39g/L. 相似文献
153.
本文研究野罂粟对实验动物脏器中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的影响,探讨野罂粟作用的脏器归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脏器组织中AC、cAMP、cGM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野罂粟降低大鼠心内AC含量,升高脾、大肠、小肠内AC含量;降低大肠内cAMP含量,升高胃内cAMP含量;降低肺内cGMP含量,升高大肠、脑内cGMP含量;降低大肠内cAMP/cGMP比值.结果发现野罂粟作用后,胃、肺、大肠内环核苷酸浓度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54.
155.
一个水稻抗纹枯病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抗纹枯病突变体和高感纹枯病品种蜀恢881杂交构建分离群体,经F2分离世代的遗传分析,抗、感单株比例符合3 1(χc2=0.563,χ12,0.05=3.84),初步确定该突变体对纹枯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所控制,命名为Rsb-2(t)。利用已合成的530对微卫星引物,对抗纹枯病突变体和蜀恢881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用多态性引物对上述F2分离群体的全部感病单株和部分抗病单株的DNA进行PCR分析,借助MAPERMAKER/EXP3.0软件,对其微卫星标记实验数据进行连锁分析,将Rsb-2(t)定位于第3染色体的p臂,发现RM218、RM251、RM4321和RM5748与Rsb-2(t)连锁,它们均位于着丝粒端,连锁距离分别为32.1 cM,41.1 cM,42.4 cM和49.7 c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该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华北地区繁缕属18种2变种以及同亚科5属6种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繁缕属种皮细胞均为齿轮状,所研究的类群可大致分为以下2种类型:1)具有蛛丝状或颗粒状附属物,缺少次级纹饰;2)具有蛛丝状或颗粒状附属物的同时,表面具瘤状突起.种皮微形态特征所做的类型划分与传统的属下组的划分并不吻合,因此,不能作为分组的鉴别性状.种皮细胞齿的数目和种皮纹饰等在部分种类中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种类划分和探讨亲缘关系的依据.繁缕亚科其他5属植物的种皮微形态同样出现齿轮状结构,说明齿轮结构可能是这些类群的共有祖征. 相似文献
157.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无性系种群结构与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刺槐克隆种群的种群结构和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刺槐克隆种群中幼年分株数量较多,死亡率较高;成年个体数量较少,死亡率较低,而且相对稳定,种群数量结构成金字塔型;无性系产生分株的时间较晚,分株的数量正处于上升阶段.无性系中刺槐基株的基径、高度、冠幅远远大于分株.刺槐分株在幼年时期高生长和冠幅的生长均较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年龄逐渐缓慢下来.克隆分株的生长、数量动态主要受克隆整合的内部调节机制和外部环境中灌木层、草本层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8.
一种极富开发推广价值的新物种──杂交酸模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介绍了一种能在盐碱地、干旱沙化地上生长的多年生富含蛋白质的新物种杂交酸模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这一物种的父本巴天酸模。其次综述了该植物物种国内外引种开发现状和综合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9.
以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境中沉水植物叶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叶面附着藻类组成与环境水体的藻类组成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沉水植物叶面附着微生物密度不同,且河流样品中高于湖泊样品;α-变形菌、β-变形菌和γ-变形菌纲是沉水植物叶面附着生物膜上的主要细菌纲,这些纲具有降解污染物质、净化水体的功能;水体营养盐浓度对沉水植物叶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