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7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266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在开展核桃树(Juglans regia L.)和飞龙斩血(Toddalia asiatica(L.)Lam.)植物内生菌多样性研究过程中,对季节、区域、树龄和采集部位等影响内生菌分离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夏之交宿主植物新陈代谢旺盛时采集的较大树龄材料,分离获得更多的内生菌种类和数量.采用5种不同的消毒剂,以不同的消毒浓度和消毒时间进行试验,探讨植物内生菌分离培养的最佳条件.试验表明,选用3.0%的H2O2溶液消毒30~120 s,0.5%的KMnO4溶液消毒30~120 s,75%的乙醇溶液消毒60~120 s,4%的漂白粉消毒30~120 s,对试材进行表面消毒,效果较好.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植物内生菌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2.
对毛节缬草乙醇渗漉提取的浓缩物和药材蒸馏获得的水提液中的活性组分进行了分析.分别加水混悬后,通过小鼠体内实验检测了抗抑郁活性组分;醇提浓缩物加水混悬后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浓缩,各萃取组分通过MTT比色法测定了体外培养的Hella细胞、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实验结果表明:缬草水提取物具有抗抑郁的活性,缬草...  相似文献   
103.
文章研究用V4L2的架构模型开发ARM11 - S3C6410芯片的USB摄像头视频设备.首先分析V4L2的图像采集驱动和流程;然后在Qt环境下设计并实现视频采集终端软件设计,最后在友善之臂Tiny6410平台上移植嵌入式视频采集终端.在S3C6410芯片的开发板上实现实时动态采集视频图像,并且将视频传输到PC机上.本...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玻片粘胶浸渍法测定“绿满园”水剂对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的生物活性,同时采用浸渍法测定“绿满园”水剂对三突花蛛、斜纹猫蛛和拟环纹豹蛛3种蜘蛛的毒力.结果表明,16%“绿满园”水剂18.75倍稀释液对红蜘蛛毒性最强,处理72 h后红蜘蛛死亡率可达99.0%.受药48 h后,“绿满园”对红蜘蛛的毒力...  相似文献   
105.
以入侵植物土荆芥为研究材料,同属植物藜作为对照,研究在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处理下,土荆芥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荆芥根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根质量比和根冠比随模拟酸雨pH值的减小显著下降,而叶和茎受到的影响不大.随着模拟酸雨胁迫程度的加深,S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呈下降趋势,POD活性则表现为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型变化.藜的生长变化与土荆芥相似;而酶活性中,SOD活性变化与土荆芥一致,CAT和POD活性均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藜对当地的酸雨已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强酸雨条件下土荆芥比藜具有更高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6.
用磁控溅射法在加热到400℃的MgO(001)单晶基片上沉积了总厚度为25 nm 的[Fe(0.6 nm)/Fe30.5Pt69.5(1.9 nm)]10 多层连续薄膜, 总成分配比为Fe50Pt50. 然后对其在[500, 900]℃温度范围进行真空热处理, 分析了热处理温度对薄膜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以及磁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加热基片上生长的FePt 薄膜, 层间已经发生扩散, 形成无序的A1 相. 经过70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 薄膜转变为具有(001)织构的L10相FePt 合金, 易磁化轴沿垂直于膜面的方向, 有序度大于0.85, 单轴磁晶各向异性能约2.7×107 erg/cc. 利用扩散后残存的周期性微弱成分起伏, 可以使薄膜在800℃以下保持形貌连续.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薄膜表面进行观察证实, 在780℃进行热处理, 薄膜的表面最平整. 这种优质的连续薄膜可以应用于微加工制作超高密度垂直磁记录阵列介质.  相似文献   
107.
江苏如东近海绿潮藻分子检测与类群演替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7 年以来, 中国青岛、连云港、如东等黄海沿海连续4 年爆发绿潮现象, 尤其2008 年青岛爆发了世界最大规模绿潮,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 2009 年, 我们对江苏省如东海域绿潮藻进行了调查和监测, 选取紫菜养殖架和防波堤坝上的11 个固着样品以及海区15 个漂浮样品, 对其ITS及5.8S rDNA 和叶绿体rbcL 基因序列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类群演替分析. 结果显示, 如东沿岸堤坝和紫菜养殖筏架具有大量固着生长的浒苔类绿潮藻, 其海区漂浮绿潮藻团出现时间也最早,并逐渐北移; ITS 序列分析将如东样品聚为5 个类群, 即Ulva compressa 类群(6 个样品)、Ulva linza-procera-prolifera (LPP)复合体类群(12 个样品)、Ulva flexuosa 类群(3 个样品)、Blidingia sp.类群(3 个样品)以及Urospora spp.类群(2 个样品), 而rbcL 序列较为保守, 26 个样品只聚为4 个类群.DNA 序列分析表明, 如东海区漂浮与固着绿潮藻类群构成相同, 亲缘关系较近, 漂浮绿潮藻优势类群先后出现次序为: U. compressa, U. flexuosa 及LPP, 最终漂浮种与2008 年黄海绿潮优势种的ITS 序列完全相同. 本研究为今后黄海绿潮溯源及其预测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我所经历的5个物理实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结合亲身经历的5个物理实验,讲解了从事科学研究的独到体会。  相似文献   
109.
以黄花蒿叶片为材料,设计离体培养不同阶段的培养基配方.通过对培养结果进行观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S 2,4-D(2.0mg/L)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MS 6-BA(1.0mg/L)为丛生芽分化培养基的适宜配方;无菌苗在MS NAA(0.05mg/L)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0.
Type-A半群的表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Type-A半群的表示,将文献[1]中著名的Vagner表示定理推广到Abandant半群中.证明了如果S是一个半群,则存在一个集合X及S到PJ(X)的单同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