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90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原子催化剂(SACs)具有高原子利用效率以及高催化活性,在各种催化体系中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原子级别的活性位点与天然的金属蛋白酶类似,因此单原子纳米酶(SAzymes)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而金属有机框架(MOF)由于其具有高孔隙率的特点,可以作为合成SAzymes的前驱体.该文总结了使用MOF前体/模板构建SACs的合成策略,以及SAzymes的生物应用,提出了基于MOF衍生的SAzymes的发展挑战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3.
微反应器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反应器在传质、传热、恒温等性能方面的表现都明显优于传统反应器,小尺寸、较大的面积体积比、规整的微通道使它便于运输又安全快捷.本文就微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原理和放大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对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弹性振杆筛的工作原理,通过对现有圆振筛的改造,阐明了弹性振杆筛在解决湿煤细筛分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水合硫酸铁替代硫酸作催化剂,催化丙烯酸与多种醇的酯化反应,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探讨了醇的结构对催化剂和酯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酯化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6.
用程序升温热脱附方法,通过一次实验即可得到不同温度的分子筛晶内扩散系数,考虑到在脱附初期,吸附分子的浓度较大,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处理热脱附失重曲线的新公式,并用两组分子筛样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公式明显优于旧公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反应活性测试(MAT)装置,以正庚烷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550℃和液空速为10h-1下,考察了CRC-3裂化催化剂活性随水蒸汽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工业流化催化裂化(FCC)条件,制备了无机钒酸盐中毒的催化剂,进而对其活性进行考察.MAT活性评价数据表明,用水蒸汽处理CRC-3裂化催化剂12h以后,其活性趋于平衡;而使CRC-3裂化催化剂中毒的无机钒酸盐中钒含量高达0.5%时,催化剂活性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分子筛负载杂多酸和二氧化钛催化剂MS/HPA/TiO2的制备及其对品红溶液降解的效果,系统研究了催化品红溶液降解的优化条件。实验表明,MS/HPA/TiO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且容易回收。当MS:HPA:TiO2=1:10:1,品红的浓度为0.005%(10mL),催化剂的用量为10mg,反应时间为10min,品红的降解率达到96.87%。  相似文献   
9.
从筛法的本质出发,深入讨论一种标准筛法的有关性质,寻找其内在规律,最后得出一种差集非空的充分条件和一些比较实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基于紧束缚密度泛函理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高温下碳基烧蚀材料三种模型(无缺陷、原子缺陷以及孔洞缺陷)的氧化反应机制.研究发现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主要是CO和CO2.CO的产生过程主要源于环氧基团中C-C键的裂解,而CO2的形成则较为复杂,主要源于小分子团簇(C2O2、C3O1、C4O1)的裂解.C-C键裂解是石墨氧化反应的主要途径,C-O键形成是CO和CO2生成速率的控制因素.此外,体系的温度、缺陷以及孔洞对石墨的氧化反应机制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氧化反应速率,计算得到三种模型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7.56、2.4和1.6kcal/mol.缺陷越明显活化能越低,则氧化反应速率较高,无缺陷的模型由于活化能最高,其氧化反应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