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57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981.
土库曼斯坦恰什古伊地区有效储集层为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该段GR 变化小,旋回分析困难,导致
有利储层预测难。利用该区Cha–21 井所取岩芯中采集的41 个样品测定的碳氧同位素,结合区域沉积演化分析资
料,探讨了卡洛夫-牛津阶储层段沉积时的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氧同位素的原始信息已被成岩作用破坏,而碳
同位素基本保持了原始特征,因此碳同位素可用于同位素地层研究和古环境分析;据此计算出盐度指数变化范围为
128.25~136.63,明显大于海水和淡水的分界标准,反映成岩流体具有较高盐度海源水性质;由δ13C 的变化所确定的研
究区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与卡洛夫-牛津阶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吻合,印证了该区储层地质年代定为卡洛夫-牛津期
是准确的;依据海平面变化曲线,将卡洛夫-牛津阶主力储层段分为3 个沉积旋回5 个演化阶段。该成果填补了该区
碳氧同位素地层研究的空白,对深化盆地沉积演化规律的认识及预测储层有利区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2.
哈拉阿拉特山石炭系裂缝发育特征及成藏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紧邻玛湖生烃凹陷,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区
域。针对该区石炭系油气藏主要赋存于火山岩构造裂缝中且富集规律不清楚的问题,开展了构造裂缝的发育特征、控
制因素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利用钻井岩芯、成像测井、岩石力学实验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石炭
系火山岩构造裂缝的产状、密度、发育次序、主控因素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裂缝主要为高角
度裂缝,裂缝发育的优势倾向为北西-南东向,影响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为岩石力学性质及所处的构造位置。同时,
由于高角度缝充填程度低、形成时间晚、发育程度高,且与油气主要的运移成藏期匹配较好,因而成为研究区石炭系油
气主要勘探目标。该研究结果对于哈拉阿拉特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3.
基于GIS的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声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森林公园声景观研究和规划设计方法,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ArcGIS 9.3平台上建立声景观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选取与声景观有关的林分、地形、人类干扰等11个景观因子,对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声景观协调度进行趋势面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声景观协调度地点主要分布在紫金山森林公园东北部,而低协调度地点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北部边缘区域; 声景观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部高、中间较低、边缘最低的片状分布趋势; 声景观协调度与林分生长状况及其所处位置的坡向呈正相关,与道路、居民点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呈负相关。最后, 采用“一核四区”的模式,对研究区声景观做了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984.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深度分布模式影响其稳定性,一般下层SOC较上层稳定。笔者选取三峡库区秭归县马尾松林地、退耕林地、针阔混交林地等3类森林类型的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4类土壤类型共12种组合,通过典型地段取样法构建研究区SOC密度的深度分布模型,确立模型参数与土壤性质的回归关系,确定土壤传递函数(PTFs)方程式。结果表明:森林类型仅在土壤表层影响SOC密度,土壤类型对SOC密度影响不显著,土壤质地对各深度层SOC密度影响显著; 黏土表层SOC密度比砂质土高,SOC密度随深度下降的速率受土壤质地和森林类型的影响,黏土SOC下降速率高于砂质土; 通过森林类型和土壤质地信息,构建的模型可以预测SOC深度分布模式; 运用构建的模型估算出三峡库区黑沟小流域30 cm土层内SOC储量约为(5 290.32±74.85)t,0~100 cm土层SOC储量约为(8 280.87±120.98)t,0~30 cm土层SOC储量约占整个剖面层的63.89%。  相似文献   
985.
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脆弱生态区———贵州省花江示范区为例,在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影响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验证。结果表明,经济利益、人口增长、政策驱动、土地资源条件和价值观念取向是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尽可能避免土地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森林是三峡库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研究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可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限制作用以及稳定机制。【方法】通过对三峡库区库首森林生态系统的7个站点进行典型取样,研究了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0种植物的107个样品叶片中碳(C)、氮(N)和磷(P)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三峡库区库首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中有机碳(OC)、全氮(TN)和全磷(TP)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52.0~506.3、8.3~48.6和0.5~2.5 mg/g,平均值为450.2、18.6和1.2 mg/g; 叶片C/N、C/P和N/P的变化范围为7.6~56.5、158.8~799.3和7.3~40.2,平均值为28.6、450.4和16.9。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养分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乔木叶片的有机碳含量要明显高于灌木和草本,而草本植物的叶片全氮和全磷的含量要明显高于乔木和灌木; 落叶乔木叶片的全氮、全磷含量及N/P的值要明显高于常绿乔木,但有机碳含量及C/N和C/P的值则相反。不同生活型植物有机碳与全氮(磷)含量的相互关系也存在差异,草本植物叶片有机碳与全氮(磷)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乔木叶片有机碳与全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全磷含量不相关,灌木叶片有机碳与全氮(磷)含量不相关;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三峡库区库首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叶片有机碳含量处于中等水平,而全氮和全磷含量相对较低,磷缺乏是限制该区植被生产力的关键元素。  相似文献   
987.
 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的基础。三江源区是“中华水塔”,是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针对三江源区生态产品类型,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角度构建了生态产品评价指标的测算方法,采用直接市场价格法和替代市场法核算生态产品价值。结果表明:三江源区2012年生态产品价值为1986.43×108元人民币,是同期该区国民生产总值的8.27倍,地均生态产品价值为5093元/hm2。三江源区2012年农产品价值为327.5×108元,干净水源价值为1098.56×108元,清新空气价值为560.37×108元。生态产品是三江源区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资产,其价值远超过经济生产价值。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以生态产品为核心的新型绩效考评机制,有助于生态保护绩效考核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988.
分析研究不同LUCC景观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及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的生态学指数,探讨了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的统计学特征、多样性特征、异构性特征、复杂性特征.在LUCC理论方法指导下,对神农架地区植被景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神农架地区植被景观特征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总体上稳定性非常强;林地类植被景观、草地类植被景观处于稳定向好状态;耕地类植被景观处于缩减紧凑状态,是退耕还林的结果;湿地类植被景观变化表明神农架地区湿地保护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89.
植被与旅游活动之间关系的长期状态或者演变趋势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尚不够深入.基于空间信息技术,以国家首批重点景区-庐山景区为例,采用长时序Landsat影像,提取景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NDVI变化特征,结合游客空间分布(腾讯区域热力图)与游客规模(游客人数)等旅游活动相关数据,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景区植被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上,随着距核心景区距离的增加,植被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核心景区建设活动、主要景点的游客活动以及景区周边的发展,不利于景区植被的生长;旅游活动较少区域,植被生长较好.时间上,庐山景区植被由2个先降后升、期末回升水平低于期初水平的变化过程组成,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一个变化过程主要与景区内的开发建设和林木类型演变有关;第二个变化过程主要与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进入快速增长期、生态环境持续处于“透支”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90.
注水开发作为超低渗油藏主要开发方式,而注水井欠注对油藏开发影响显著。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典型超低渗油藏,针对其注水井欠注问题,在分析油藏注水井欠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超低渗油藏有效驱动渗透率以及地层结垢量计算模型,系统地总结姬塬地区长8超低渗油藏的储层物性、地层结垢和注入水水质等因素对注水井欠注的影响,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渗透率小于0.3×10~(-3)μm~2时注水井开始欠注,且表现为长期欠注、欠注程度高的特征;当地层结垢量大于2 000 mg/L或注入水中悬浮物及含油量大于70 mg/L时,引起注水井欠注且表现为后期欠注特征。针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欠注井的特征,提出5种增注工艺体系,在姬塬地区长8超低渗油藏实施后有效率高达88.2%,可有效治理该地区的注水井欠注问题,同时为同类型油藏的注水井欠注提供理论支持和治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