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8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明代的宦官制度一直为人所诟病,甚至很多人都将明代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宦官,尽管牵强,但是明代宦官为害之深是汉唐两代所不曾有的,既要究其制度成因,更需要对其社会背景下的心理因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2.
在梁代诗坛上,梁武帝萧衍贡献卓著,为后世文史论家称道。他以自己的创作为表率,推动了梁代诗歌创作的兴盛。他还以帝王之尊广交文人学士,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他大力提倡诗歌创作,诗文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极大提高,实际上他已将诗才作为"取士"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这些举措对当时诗歌创作的繁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对当时的文士聚会和诗文世家的创作也有正面的影响。他要求文士们讲究诗歌创作的声韵、用典等技巧及艺术形式,对提高诗歌形制的正面意义不可忽视,但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3.
《瘗鹤铭》雷门鼓事试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瘗鹤铭》引用的雷门鼓事传说,在《金山本》中表述为“山阴降迹”,而在其他文本中则为“雷门去鼓”。前者表示鼓震洛阳、仙鹤神异的事迹;后者体现的是鼓破不鸣鹤飞的内容。对照铭文,用典是为了突出仙家身世,故当以《金山本》的表述最具原真,并从中折射出东晋侨民怀念故都洛阳的情感。  相似文献   
24.
在散曲创作方面,明代女曲家的数量和人数有明显的增多,女性作家不再像元代那样是些青楼风尘女子,而出现了像黄娥和徐嫒这样的名媛闺秀,赵振铎先生赞之为:"堪称双壁".其二人的散曲风格,特别是从爱情题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质朴本色,尊护曲体;一典雅精工,类词化特征突出.  相似文献   
25.
科举制度对明代社会文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作为士子人生穷达的关键转折,科举制度为传统观念下“学优则仕”的人生理想提供了相对客观有限的实现保障,士行文风为之转移。但其中各种各样的流弊、有限的录取名额又将相当多的士子拒之门外,因各种原因被迫放弃科举的失意文士以传统恩路中的“无道而隐”应对进取受挫的精神压力,因个人际遇而形成了一代以“隐”为主导色彩的士人风流。  相似文献   
26.
设计制度研究是设计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是认识设计、认识物质社会结构的一种视角。明清设计制度研究是在这一命题之下进行的历史学研究,主要对明清涉及设计制度研究的学术成果、原典、图谱及相关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寻找对明清设计产生影响的政治动因和文化动因,以便深入分析器以藏礼包含的多重信息及其在古代社会的真实表现,梳理古代中国设计制度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27.
明妓王微之词作内容较为丰富、诸体皆备,艺术上也较有特色,为妓女词史、女性词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不失为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优秀词家。其人、其词之风采,于晚明妓中独出,正如青莲之亭亭。  相似文献   
28.
杨士云是明代云南著名学者与文学家.杨士云的诗诸体兼擅,他的大部分诗都是其恬淡之心的自然流露,语句冲和,感情真挚,给明代复古待坛增添了些许新声.杨士云一生尊崇圣贤之道,其文始终如一地贯彻着文以明道的写法,谨严有序,不作矫饰,将儒家亲民爱物的道德原则融注于行文之中.  相似文献   
29.
明清艳情小说的繁荣与发展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奇异现象。考察这一时期艳情小说的发展概貌及所透露的性爱观念、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不仅能折射出当时社会欲与理的冲突现实,更能从中窥见男权社会秩序下性描写的象征意义,发现“欲”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