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6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9篇 |
丛书文集 | 48篇 |
教育与普及 | 1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15篇 |
综合类 | 2244篇 |
自然研究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154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临空经济出现较强的发展势头。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将打开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突破口,使中原经济区出现核心增长极,提升我国航空运输的竞争力,优化河南的产业结构,促进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协调发展,提高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水平,构建中原经济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82.
根据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对周返断裂构造带各层位原油注入点位置与油气运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氮化合物总含量在周11井到周13井之间呈现为高值,屏蔽型二甲基咔唑明显富集,1,8-/2,7-DMC等比值参数均有所增加,原油的注入位置位于周11井至周13井之间;以这两口井的区域为中心,洼陷内生成的油气向地层抬升方向上发生明显运移,表现出短距离侧向运移的特征,决定了研究区油气运移聚集模式主要为自生自储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区内企业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战略,不断调整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适应生态经济发展的需要。作者在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历程基础上,归纳企业文化建设之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而提炼出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企业文化的独特的基本趋势:协同创新性、文化生态性、区域文化性。 相似文献
84.
LIUShiyong ZHANGZhiyuan SONGYechun QIUKejun ZHANGKecheng ANNing ZHOUZheng CAIWenqin YANGHu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4,49(11):1126-1136
The neural stem cells in the 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 (SVZa) mainly generate the progenitors that will differentiate into neurons, and along a highly circumscribed migratory access Rostral migratory stream (RMS), they migrate to the olfactory bulbs (OB).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BMPs on SVZa neural stem cells, in this study BMP4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was used to induce SVZa neural stem cells, and the living cell labeling using BMP4 promotor conjugated with red fluorescence protein showed the expression of BMP4 dynamical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ow BMP4 doses (1-5 ng/mL) promoted while high doses (10-100 ng/mL)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SVZa neural stem cells, and BMP4 promotedneuron differenti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1-3 d), howeverm, it inhibited the neuron commitment after 4 d. Noggin, the antagonist of BMP4, blocked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BMP4. In OB, BMP4 is mainly to accelerate the progenitors to withdraw from the cell cycle and trigger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in RMS, it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of committed progenitors and not differentiation, further in SVZa, BMP4 enhances astrocyte commitment. 相似文献
85.
用SEM、EDS、TEM对L2/16MnR爆炸焊接界面反应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区是由非晶、微晶、准晶相和多种Fe、Al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组织;化合物种类有Al3Fe、Al2Fe、Al6Fe、Al5Fe2、AlFe。分析了反应区和混合组织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6.
基于菲涅尔原理的新型反射面天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杜惠平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9(2):7-9,66
该文提出了一种将一维菲涅尔区相位修正概念应用于传统抛物柱面反射面的新型反射面天线,采用物理光学方法分析了该天线反射面对入射平面波的聚焦特性。该天线具有加工简便,效率高且偏轴扫描特性好等优点,因而在卫星通信及雷达系统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折多山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一地质环境都具有特定的岩浆-构造系列,对于花岗岩的类型与构造环境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在综合同位素(Rb-Sr和U-Pb)和地球化学数据基础上,结合微观构造研究方法对康定西部沿鲜水河大型韧性平移剪切带分布的大型折多山花岗岩体的花岗岩类型及其相关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讨论了该岩体的侵位机制。研究表明,折多山花岗岩属地壳局部熔融产物,为S型花岗岩,它的侵位时间距今12.8±1.4Ma,是鲜水河大型韧性左行平移的同构造产物,并以不连续的方式侵位,南部岩体侵位最早 相似文献
88.
氧化流体是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核心,沉积的非均质性是控制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查明制约氧化带发育的砂体参数,对铀矿勘查至关重要。本文以洪海沟西山窑组上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钻孔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提取影响氧化带和铀矿体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洪海沟矿床西山窑组上段主河道砂体厚度稳定连通性好,砂体厚度和砂体比两个参数与氧化流体的大规模发育相关性最好;铀矿化钻孔砂体与高含砂率、较大的夹隔层厚度等两类参数均有关;砂体的均质性和非均质性则直接决定着铀矿体的空间定位。均质性较高的厚大砂体控制着氧化带的发育,围绕其边缘的非均质性砂体则直接定位铀矿体的产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砂岩型铀矿氧化带的探索和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基于节理岩体损伤本构的洞室位移反分析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洞室位移反分析中开挖扰动区处理方法的总结分析,探讨将节理岩体损伤本构应用于反分析研究中的实现方法。通过FLAC3D预留的二次开发接口,修改其内置应变软化模型的数值计算格式,即对位于屈服面以外的应力点采用修正应力张量分量的方式替代主应力修正的方式,使修改后的本构模型可适用于各向异性的节理岩体,同时结合FISH语言编制的节理裂隙几何参数随开挖过程的演化程序实现对节理岩体等效柔度张量的更新,从而完成节理岩体损伤本构的FLAC3D二次开发。采用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与PSO-DE优化算法的增量位移反分析方法,应用该本构模型对思林水电站地下厂房围岩参数进行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开挖于含成组展布且相对结构尺寸为小量的断续节理岩体内的地下洞室位移反分析问题,将节理岩体损伤本构引入其中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扰动区内围岩的等效弹模平均降低约为20.13%,计算增量位移值与量测值的相对误差在7.54%~16.56%,反分析成果是合理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90.
油气勘探的实践成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断层分布的控制。通过对两井东—木头南区扶余油层石油地质特征、已提交探明储量区及有利区块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通过以西南为主要物源方向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北北西断层垂直或者高角度斜交的大型反向正断层的有效匹配,形成了邻凹侧具有有利富油的条件。分别通过对反向正断层形成的机制及背景、研究区发育分布特征、以及反向正断层聚油机理–模式进行研究表明,反向正断层对油气的聚集与分布有以下控制作用:控制油气聚集的类型、控制油气富集的程度、控制油气聚集的层位、控制油气聚集的部位,为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