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43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对《颜氏家训》中的家政哲学思想进行了解读,结合我国家政学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家政学发展的困境。笔者认为,我国家政学的本土化路径选择,应依据我国国民的思维模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我国家政学进行结构与重建。  相似文献   
32.
破碎的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彤 《系统科学学报》2010,18(1):6-9,23
论文讨论了:1、中国传统系统观的基本特征,它们是,普遍主义的大一统的系统观;基础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系统观;2、科学实践哲学和新经验主义科学哲学蕴含的多元主义的地方性系统观;3、多元主义地方性系统观对于系统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心理力简论     
本文从格式塔心理学派勤温和考夫卡的心理功力学理论中提出问题,论述了心理力的产生和心理力的应用。指出一个群体的领导者,并必善用心理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各。  相似文献   
34.
Experimental philosophy is often regarded as a category mistake. Even those who reject that view typically see it as irrelevant to standard philosophical projects. We argue that neither of these claims can be sustained and illustrate our view with a sketch of the rich interconnections with philosophy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35.
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新的思想内涵,坚持新的工作原则,寻找新的工作途径,切实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其培养成为心理素质高,人格健全的合格劳动者。  相似文献   
36.
贫困生问题是高等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针对贫困生的特点,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而且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37.
关于地质理论中的思维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地质学理论中思维因素和地质思维的概念、属性、特征以及在构筑地质理论中的作用,对地质思维中的时空域、思维逻辑和地质思维的本质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38.
刘继伟 《科技信息》2009,(25):I0215-I0216
心理负荷作为评价基层田径训练课效果的重要指标,其测定的正确与否对课的教学质量评价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就田径训练课心理负荷测定与评价应注意的事项展开论述,旨在探索提高对课心理负荷测定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必须做到"抽象理论与具体实际"、"严谨推理与个案分析"、"口头讲授与课件影像"、"批判精神与论辩实践"四个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40.
历来读者对阮籍《大人先生传》有多种解读.结合阮籍一生的经历,文中的“士君子”、“隐士”、“薪者”、“大人先生”四类人格意象分别代表了早年充满名教理想、高平陵事变后导致早期理想破灭转而全身远祸、中年之后追求精神解脱、晚年经过了一系列苦苦探索最终求得精神绝对自由的阮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