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4篇
系统科学   113篇
丛书文集   5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138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研究利用豆渣提取微晶纤维素及条件优化,并采用响应面试验法研究酸解时间、温度及盐酸的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微晶纤维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微晶纤维素得率影响显著,回归方程解得其最佳工艺条件:酸解温度88℃、酸解时间61min、盐酸质量分数为6.3%,微晶纤维素得率为69.4%.  相似文献   
232.
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泥沙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概化的坡沟系统模型,采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径流侵蚀产沙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的产流产沙速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产流量随放水量的增大呈明显的指数函数变化趋势,且增长率有增大趋势;产沙量随冲刷流量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趋势,增长率却逐渐减小;冲刷流量相同时,产沙速率随冲刷历时呈现出波动式的双峰增长趋势;在实验流量和时间范围内,坡沟系统的累积产沙量随累积径流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33.
条带开采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带开采是"三下"开采中的一种重要采煤方法。合理条带煤柱宽度的留设不仅能提高煤炭采出率,而且能有效地保护地面设施。文中通过对煤体极限强度和煤柱屈服区宽度模型的分析,推导出条带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的计算公式,确定出了在煤层地质条件参数M,H和煤岩物理力学参数γ,φ,c,μ一定的条件下,条带采宽D是影响条带煤柱合理宽度留设的主要且可控参数,并运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4.
试验研究不同小麦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密度过大,套作群体内透光率低,群体质量差,虽然以穗多可获得较高小麦产量,但玉米单产低,致使套作群体产量偏低.小麦密度低,通风透光好,以争取较多分蘖、穗大、粒多也能获取高产,并且还有利于玉米生长,套作群体产量较高.行数不同播种量一致的处理在4行150万/hm2的田间配置下,套作群体质量优,产量较高;行数和播种量均不同处理中以3行90万/hm2的田间配置较好.相关分析表明麦/玉套作群体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  相似文献   
235.
Most inventory researches assume that production level can fluctuate arbitrarily. However, large fluctuation of the production level in many firms may be much costly.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coordinating pric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 problem in a bounded production system with uncertain yield, in which the production level is constrained between a maximum and minimum level in each period and the price can be adjusted dynamically. We show that the optimal policy is the interval base-stock-list-price policy. Also, we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production bounds and uncertainty of the yield on the production system.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also perform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parameters on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236.
 以人工合成小麦Syn CD780及其衍生品种川麦42与优良栽培品种杂交构建的2个重组近交系群体为材料,进行多环境(年份×地点)田间试验和产量性状QTL分析,探讨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资源突破小麦产量瓶颈的机会与潜力。结果表明:① 所考察性状均呈连续性变异和双向超亲分离。S12群体(Syn CD780×川育12)高产株系平均单产670 t/hm2,比川育12提高64%,增产缘于千粒质量的显著提高(100%);S16群体(川麦42×川农16)高产株系平均单产79 t/hm2,比川农16增产181%,增产缘于粒数/m2和千粒质量的共同提高。② 基于S16群体实验数据,共检测到LOD>30的产量性状QTLs 55个。其中,产量QTLs 7个,贡献率75%~273%,均来自CM42;产量构成因素QTLs 48个,贡献率78%~328%。利用人工合成小麦或其衍生品种突破四川盆地小麦产量瓶颈的潜力较大。   相似文献   
237.
 分析中国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的典型特征、内在规律,提出产量突破的途径与关键技术,并进行高产验证。结果表明,35°N~44°N可作为中国玉米高产带。收获穗数是产量构成因素中影响和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按80%置信限计算,在目前生产水平下,产量实现15000kg/hm2的理想结构模式为:种植密度70755~101250株/hm2,穗数7.01×104~10.09×104穗/hm2,穗粒数453~642粒,千粒重323.0~414.9g,单穗粒重162.5~236.2g;高产田单株生产力以穗粒重200g左右的中穗型为主。选择耐密植、中晚熟品种,增密种植,保障水肥供应,精细管理,适时晚收,创建一个高质量群体,增加花后物质生产量和转移率,充分挖掘当地光热资源是当前中国玉米高产突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8.
 纳米多晶体材料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而成为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晶粒尺寸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倍受关注。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模拟计算了晶粒尺寸为0.6387—2.332nm的TiN的力学性能,得到应力应变关系及屈服强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TiN的屈服强度降低,晶粒呈现软化趋势。通过对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可知:TiN在应变5%处开始屈服,其屈服强度大约为21.5GPa;抗拉强度发生在应变约为15%时,且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抗拉强度降低。本文对照了屈服极限的计算值和有限元方法的拟合值,讨论了实验中TiN表面的微观结构与硬度、弹性模量的关系。研究表明,TiN试样中的缺陷对其硬度和强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39.
甜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产区由于近些年来生产上种植的品种单一,严重限制了该区域的甜菜生产,培育和引种新的甜菜品种,对该地区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糖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多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国外品种与当地对照品种相比,有明显的增产优势。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引进的9个甜菜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9个甜菜新品种的块根产量达45.11 t.hm^-2~57.6 t.hm^-2;产糖量达7 038.03 kg.hm^-2~8 851.28 kg.hm^-2。其中KWS0413、BETA812、BASTI-ON品种产糖量表现较高。  相似文献   
240.
为解决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问题,开展了基于广义Hoek-Brown屈服准则强度折减法的研究.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中利用FISH语言编制强度折减程序,并以计算收敛性和特征点位移突变性为判据,求得整体安全系数.针对广义Hoek-Brown屈服准则四个基本输入参数σci、mi、GSI和D,引入等效接近度概念,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七种强度折减路径的合理性,得出折减路径的合理性依赖于具体工程参数的结论,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比验证了上述结论.隧洞稳定性随D值的增大而降低;将计算收敛性以及特征点位移突变性相结合作为其稳定性的判断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