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0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303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138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43篇
综合类   7190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建立了果蔬气调包装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包装袋内的气体浓度变化及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气体浓度,给出了包装材料的确定方法及不同气调参数下果蔬气调包装贮藏期的预测方法.以黄桃为研究对象,测定了5℃和25℃下自发气调包装的气体浓度变化规律,进行了0℃及体积分数为2%O2、5%CO2初始浓度条件下的主动气调包装贮藏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2.
高山红景天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萃取压力30 MPa、温度45℃、用超临界CO2萃取高山红景天粉末2 h,萃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出45种组分,占色谱峰总面积的73.2%,主要成分包括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二十烷,1-二十七醇,乙酸十八酯,十八醛,22,23-二氢基豆甾醇。  相似文献   
143.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煤焦油粗蒽中蒽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煤焦油粗蒽中蒽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DB-5毛细管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程序升温,以氯代苯为溶剂,吩嗪为内标物,用内标法对蒽的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粗蒽中各组分能很好地分离,并定性出11个组分。该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特点。所测定的结果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样品的回收率为98.43%-100.73%,相对标准偏差为0.111%~0.911%。整个试样分析时间不超过15min,可直接用于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为工厂进行现场分析和操作调节提供了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4.
基于张集矿煤田地质勘探资料,结合矿井生产中测定的各项煤层瓦斯参数,从地质的角度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张集矿迄今所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多是受地质构造影响,是以地应力为主导因素的突出.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程度随着煤的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大,构造煤发育的地区往往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较大的地区.煤的厚度越大、煤厚变化程度越大的地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越大.煤层顶板岩层为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时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5.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模型,以岩性分布和地应力测量为边界力学条件,确定了矿区区域岩体应力分布规律:矿区区域岩体应力状态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断裂构造的叠加扰动使原岩应力场重新分布.鹤壁六矿岩体应力状态对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起控制作用,构造应力区的分布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分布.这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局部检测和解危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6.
双丝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的数字化协同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解决双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中焊接过程不稳定、焊接效率易波动的问题,采用高速单片机80C320与80C552构成双微机协同控制器,分别控制主、从软开关逆变式脉冲焊接电源,借助现场总线通信协议,通过软件的方式协调主、从电源的工作;同时,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双丝弧长进行闭环控制.从而使主、从电弧分别获得频率一致、峰值相差180°的脉冲电流,有效减少了电弧之间的干扰,使焊接过程稳定,焊缝成型良好.实验结果表明,数字化协同控制灵活性大,可使双丝脉冲GMAW过程稳定.  相似文献   
147.
从控制流程角度建立了一个适当简化的联合循环电站系统模型,目的在于为电力系统的实时仿真提供一个重要的组成模块。将该模型与电力网络结合,采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以研究整个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一个P ID控制器,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能。将该模型加入到一个虚拟的两区域电力系统中,采用专业软件N etom ac进行仿真,运行结果证明该模型可以用于实时仿真实验,并且验证了P ID控制器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8.
基于RBF网络的漏磁检测缺陷定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正确评估油气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状况,需根据漏磁检测信号特征对缺陷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用于定量分析油气管道缺陷的迭代方法,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步骤,并采用自适应学习机制来训练网络,既加快了该算法的收敛速度,又避免了陷入局部最小值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训练速度明显快于普通反向传播(BP)网络,而且最大量化误差仅为0.26%。该方法有助于提高漏磁检测的准确度,可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9.
采用渗透侧抽真空的方式对膜法乙炔脱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处理量下,渗透侧真空度对渗余气含水量、回收率、分离因子和水蒸气、乙炔渗透通量的影响.当处理量为2.4 mL/s,原料气压力为180 kPa,渗透侧压力为20 kPa时,经过膜分离器处理后的乙炔水含量可由1%降至0.4%以下,渗透气量小于5%,便于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50.
用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250~500℃烟气中NO对干法脱硫法反应的影响规律。实验采用分析纯C aO作为脱硫剂与模拟烟气反应。TGA实验结果表明,在250~500℃的范围内,NO对干法脱硫反应有促进作用。并且存在最佳的NO促进脱硫反应进行的温度和浓度范围:最佳温度为300℃,最佳浓度为2.009~3.348 g.m-3。对脱硫产物的Fourier变换红外分析(FT 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NO是通过增加反应活性位和改变反应途径促进干法脱硫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