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胡椒醛甘氨酸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合成了胡椒醛甘氨酸钾席夫碱,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摩尔电导数据表明,合成化合物为11型电解质.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席夫碱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32.
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is a sensitive and valid method for detecting DNA cleavage in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Using this method, DNA cleavage was observed in Laminaria japonica sporophytic tissues, which were infected with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um. It was found that DNA cleavage occurred 5 min after the infection, the fragments with 3′-OH groups of cleaved nuclear DNA increased with time of infection and spread from the infection site. Although no typical DNA ladder (200 bp/180 bp) was detected by routin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cleavage of nuclear DNA fragments of 97~48.5 kb could be detected by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By using CaspGLOWTM fluorescein active caspase-3 staining method, caspase-3 activity has been detected in response to the infection of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um. Our results are similar to the observations in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 of higher plant, suggesting that the rapid cell death of L. Japonica infected by alginic acid decomposing bacterium might be involved in PCD, and indicating that the occurrence of PCD is an active defense process against the pathogen'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33.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矿物表面吸附浸矿细菌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浸矿细菌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与金属浸出率的关系,必须测定矿物表面吸附的细菌数量.在100℃的水浴中,用0.5mol/L的NaOH溶液消化矿物表面的细菌时间为25min,然后用0.5mol/L的HCl溶液中和至pH=7.0.在2mL中和液中加入1mL茚三酮显色液,在100℃的水浴中加热20min,冷却6min后,在波长为562nm时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值A.吸光值A对应溶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而对应着矿物表面吸附细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34.
微生物肥料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目前菌肥研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自己的看法与经验,建议:充分利用我国气候带多、微生态环境多样造就的丰富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希望菌肥工作者立足国内,自己取样筛选菌株;引入外国菌株要择优而购;取样靶区扩大,甚至扩大到无植物区要将主要注意力扩大到真菌;要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剂型;建立“微生物肥料与农药管理局”。  相似文献   
35.
一株甲烷氧化杆菌的分离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unz培养基,由河底淤泥等土样中分离以甲烷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对其中一株杆菌经透射电镜观察及生理学鉴定,认为该菌为甲基单胞菌属(Methylomonas)甲烷氧化杆菌。该菌能将乙烯氧化产生环氧乙烷,能在质量分数为01%苯酚、对苯二酚和体积分数为01%苯的培养液中增殖并发生降解或氧化反应。该菌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25%以上。下一步将对该菌的实际应用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6.
以红曲霉(Monacusfulginosus)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高活性己酸乙酯酯化菌M3-E。在含1%己酸和15%乙醇的酯化培养基中添加5%M3-E菌麸曲粗酶制剂,34℃间歇振荡酯化7d,酯化液中己酸乙酯含量达2.35g/L。同时,本文对己酸菌发酵液在制备己酸乙酯酯化液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抑菌剂在开放组培中的使用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试验法检测了几种抑菌剂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细菌和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YI-1抑菌作用具广潜性.其列微球菌、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62.5mg/L;对棕曲霉、黑青霉菌丝生长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15.625、7.8125mg/L;对棕曲霉、黑青霉孢子萌发最低抑菌浓度均为3.90625、62.5mg/L的YI-1对马铃薯试管苗生根、分化及生长无抑制作用,且在开放组培中未发生污染,可用作开放性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38.
在分析细菌化学趋向性基础上,引入逾渗理论,提出描述细菌在多孔介质中分布的微观仿真模拟方法.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验测定结果对比显示,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再现多孔介质中的细菌菌浓分布情况.最后对该方法最有潜力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9.
从味精厂废发酵液中分离得到2株谷氨酸生产菌噬菌体3C13和3C41,提纯的噬菌体经SDS-PAGE分析:3C13由1条主带、至少8条次带组成,多肽分子量在28840 ̄95000道尔顿之间;3C41呈3条主带、3条次带,多肽分子量在17378 ̄79433道尔顿之间。对提纯的核酸进行酶解消化、分子展层等生化分析以及限制性内切酶试验,证明2株噬菌体的核酸均为线状双链DNA。3C13核酸分子量为27.81  相似文献   
40.
从福建省连江地区发病的盘鲍稚鲍体内分离出3株疑似病原菌(200503311、200503312和20050428),进行纯化培养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病原菌株20050428能感染健康盘鲍稚鲍致死.根据该菌株的细菌学形态,并应用BD Phoen 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利福平、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萘啶酸等药物高度敏感,但对先锋霉素V、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菌必治等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