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海洋细菌中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文献检索,概述了海洋细菌中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通过对比,发现广西目前仅处于海洋微生物菌株分离层面,在海洋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层面报道很少,并提出加强海洋细菌中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为今后主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莠去津除草剂施入土壤后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本实验以莠去津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平板法,分初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阶段研究莠去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除草剂对土壤中的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在4个时期都有抑制作用,对土壤中的细菌在初期、中期和后期有促进作用,在末期有抑制作用。总体上,莠去津除草剂对土壤中真菌、放线菌有抑制效果,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对真菌、放线菌的抑制作用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细菌HT-6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丝生长的抑制机理,采用琼脂柱对接法观察细菌HT-6对致病疫霉空间位点的竞争,铬天青(CAS)培养基观察嗜铁素的产生,硫酸-蒽铜比色法和水杨酸浓硫酸比色法分别比较葡萄糖和硝态氮的利用率,同时以致病疫霉及其细胞壁制剂(CWP)为诱导物,采用平板透明圈法观察HT-6产生的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DNS法测定酶活并评价含有2种酶的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单独接种在PDA琼脂柱上的致病疫霉能沿琼脂柱生长并迅速扩展至黑麦固体培养基(Rye)表面生长,与致病疫霉菌饼对接的HT-6也能沿着琼脂柱生长并扩展至Rye培养基表面迅速蔓延,而与HT-6对接的致病疫霉菌丝体仅在PDA琼脂柱上生长,没有扩展至Rye表面,被HT-6的生长所阻止;HT-6能产生嗜铁素,致病疫霉不产生嗜铁素;HT-6对葡萄糖和硝态氮的利用率(75.66%和69.05%)均显著高于致病疫霉(55.97%和56.87%);HT-6菌株单独培养时不产生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但致病疫霉菌体和CWP均能诱导HT-6产生这2种酶,其中菌体诱导后的2种酶活,分别为6.638、2.913 U,均显著高于CWP的诱导处理(1.326、1.289 U,P<0.05);CWP诱导后含有2种酶的HT-6无菌体发酵液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为33.25%),但显著低于单独培养的HT-6菌液原液的抑菌活性(抑菌率为81.33%).这表明HT-6能够通过空间和营养竞争以及致病疫霉诱导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抑制致病疫霉,其中以空间和营养竞争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蓝花楹茎腐病的内生拮抗细菌,并探讨其生物防治作用。【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健康蓝花楹根茎分离内生菌株; 以蓝花楹茎腐病原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作为供测菌,用5点对峙法进行拮抗作用初筛、平板扩散法复筛获得拮抗菌株,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比对,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拮抗菌的生防效果。【结果】分离获得24株内生菌株,其中zhu66抑菌率达到97.8%,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JF89925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蓝花楹茎腐病。在一定浓度下,浓度越高防效越好,以107cfu/mL浓度最佳。灭菌土防效优于自然土; 生防菌先于病原菌施入防效优于生防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病原菌先于生防菌接种方式防效较低。菌株能显著促进蓝花楹地径、苗高与冠幅生长,浓度越高,促生效果越好。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蓝花楹茎腐病不同发病程度的生防效果有显著差异,无病区预防作用十分显著,不发生茎腐; 重度发生区几乎没有效果,轻度发生区防效明显,防效达74.1%,中度发生区有一定效果,且随着时间延长,防效增加。【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zhu66对蓝花楹茎腐病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5.
周本军  林波 《江西科学》2008,26(1):67-70,83
采用常规的平板稀释与画线法,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暂命名为Nb-1。研究了Nb-1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实验分析了不同的碳源、氮源、培养基原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下,对Nb-1产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一起集体食物中毒进行检验分析报告。方法:对55例食物中毒者的食用食物、患者及厨师的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分析。通过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鉴定细菌类型。结果:中毒者的食用食物,分泌物均培养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食物污染经消化道传播仍是沙门氏菌属感染的主要途径,注意食品卫生是防止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历史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造成不可逆损伤,通过细菌诱导碳酸钙在大理石试样表面矿化沉积形成薄层达到保护目的。采用XRD、SEM、MIP及超声波研究分析了矿化晶体晶相、矿化层生长、沉积晶体对试样孔隙影响以及矿化层粘结与保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矿化晶体为方解石和球霰石,细菌在晶体矿化沉积过程中充当成核位点,且晶体均匀生长在试样的表面,沉积致使试样孔隙率减小22.2%,但对孔隙分布无显著影响,矿化层与底层可以形成有效粘结。细菌诱导矿化修复保护新颖、生态,可以作为石质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方法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样品微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聚酶链式反应(PCR)、DNA克隆及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并将这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淡水水体底泥厌氧氨氧化茵(anammox菌)和好氧氨氧化菌的原位检测中,从底泥样品中鉴别出这两种细菌,其中好氧氨氧化菌属于亚硝酸单胞菌属,厌氧氨氧化菌属于anammox菌的Brocadia分支,为进一步研究淡水环境中氮的微生物循环过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松嫩平原羊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碱蓬群落及光碱斑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样地的细菌数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并在八月份达到最大值,八月后逐渐降低;从5月到10月,各样地的细菌数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羊草群落〉虎尾草群落〉碱蓬群落〉光碱斑群落;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氮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负相关,速磷与土壤细菌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一株盐单胞菌及其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度嗜盐菌在高盐有机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高盐有机制革废水处理这一难题,从山东省威海市路道口盐场晒盐池盐水中分离一株嗜盐菌株YS-1,对该菌株进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全细胞脂肪酸分析、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表明,YS-1菌株16S rDNA序列与Hdomonas sp.(AB16706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上述其它各项结果确定该菌株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属中度嗜盐菌;在SBR反应器中对其进行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试验,同时结合生物活性碳技术,结果表明,含盐9.3%、CODCr=1 738 mg/L的高盐制革废水,经168 h的CODCr去除率为86%,216 h的CODCr去除率为98%,该菌株具有强化高盐制革废水处理的功能,通过分离筛选嗜盐菌强化高盐制革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分离筛选的嗜盐微生物与生物活性碳技术相结合构建"嗜盐生物活性碳"技术,在高盐制革废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图4,参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