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5篇 |
丛书文集 | 23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8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843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胡克森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83-95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最为伟大和辉煌的时代,前者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古代发展路径,后者则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对这两个时代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个时代在新旧路径选择的异同点,从而使我们可以从第一次路径选择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
论《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燕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4):13-16
布鲁斯(blues)又称蓝调,是上世纪初期美国黑人创造的一种音乐样式。作为美国黑人种族文化的典型表征,布鲁斯是黑人文学文本研究的原始依据和文化源泉。文章通过对美国当代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的布鲁斯表征的分析,指出作者将布鲁斯这一美国黑人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小说创作密切结合,体现了小说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主题。 相似文献
44.
文章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评析了《高原情结》的形成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真诚、坚韧、奉献精神的文化思想内涵,并分析了该书内容及形式的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45.
刘世忠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4,(4):75-77
广告是通过刺激消费神经,缔结商家与消费者情缘的丘比特的神箭.为了打动消费者,广告的消费群不同,广告创意的元素和内容也就不同.因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进而导致男女心理上的差异,而心理上的差异也就造成了人对事物看法和行为模式的差异,这样导致男女对同一种商品的消费兴趣和注意力也不同.因此,同样一个产品,面对消费者的性别不同,那么它的广告创意的各种元素和内容也要随着性别差异而不同,要打动消费者,要针对消费者性别的差异来制作针对性的广告. 相似文献
46.
王金华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4,(4):63-65
本文首先提出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中,要树立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新理念,论述了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个认识问题,然后阐述了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47.
镇江区域文化与镇江精神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镇江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实体和现象,当属于区域文化--"镇江区域文化"."镇江精神"内蕴于"镇江区域文化"之中,是"镇江区域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因此,研究"镇江精神"的一条基本思路,就是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客观地而不是臆断地对"镇江区域文化"加以探索和研究,力求比较准确地概括出"镇江区域文化"的基本特性,进而提炼出能够体现镇江发展历史而又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镇江精神".论文沿着这样的思路,试对"镇江区域文化"及其内蕴的"镇江精神"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8.
49.
李瑛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6,19(3):60-64
阴山文化是阴山区域形成的文化,具有远古性、草原性、民族性、融合性的文化特征,是阴山地理生态、生产方式、人文历史、民俗心理的综合。包头境内具有丰富的阴山文化历史资源,因此包头树立阴山文化的品牌最有优势。阴山文化可以准确揭示包头文化的特点,促进包头先进文化的建设,整合包头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市民素质,为建设文化大市奠定深厚的基础,促进包头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接受高等学校教育的大学生,而其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高等学校教育有必要而且可能担负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大众文化与高等学校文化的疏离、高等学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大众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负面影响是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高等学校教育新的文化使命、高等学校文化的特殊规定性使得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成为可能,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开放和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为高等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与重构提供了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