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9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3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89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397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阐述了Cu-Ni-Sn合金依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环保等特点,作为一种有望替代铍青铜的新型铜基弹性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接插件、弹簧件和开关等弹性元件.文章介绍了该合金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制备工艺,分析了Ti、Si、Cr、Al、Co、Fe、In和Mn等元素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指出了Cu-Ni-Sn合金未来研究的重点应集中在降低合金偏析程度、优化加工工艺和添加适当微量元素提升其性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铸态5383铝合金的元素偏析行为及均匀化制度对其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5383铝合金组织中Mg、Cu和Mn等元素偏析严重,晶界处有大量网状分布的难溶金属间相;均匀化处理后,非平衡共晶相和难溶金属间相发生回溶,晶粒长大并球化,Mg、Cu和Mn等元素偏析程度减小,同时在位错和晶界附近有大量细小析出相;结合试验及均匀化动力学方程计算结果,得到试验合金的最佳均匀化工艺为480~490℃退火24 h,过烧温度为506℃.  相似文献   
193.
利用自制多功能微弧氧化膜的制备系统对TC4钛合金进行表面处理, 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脉冲频率(f)对氧化膜生长特性、 表面形貌和相组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f≤2 000 Hz时, 成膜速率随f增加迅速减小; 当2 000 Hz<f<4 000 Hz时, 成膜速率随f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变缓; 当f≥4 000 Hz时, 成膜速率不随f发生变化. 该氧化膜表面多孔, 随f的增加, 膜表面微孔尺寸逐渐减少, 微孔密度逐渐增加. 膜层主要由锐钛矿和金红石相TiO2及少量不饱和氧化物TiO2-x(0.02<x<0.07)相组成, 其中锐钛矿和金红石相TiO2的相对含量随f的变化不明显, 而TiO2-x的相对含量当f≤2 000 Hz时较高, 当f>2 000 Hz时, TiO2-x的相含量明显减少.   相似文献   
194.
针对镍基合金钨极氩弧焊焊缝中气孔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高速摄像机、光学显微镜获得了气孔在熔池及焊缝中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照片,研究了油污、送丝速度、保护气体和焊接电流等参数对熔池气泡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钨极氩弧焊对镍基合金焊接时,熔池表面有少量的气泡逸出,证明了焊缝金属中气孔源的存在;显微组织观察发现,有未及时逸出的气泡残留其中,但是利用UT,RT探伤手段无法检测出该类缺陷的存在;送丝速度和焊丝油污对焊缝金属中气孔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适当调整其他焊接工艺参数对气孔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5.
近年来,Mg基非晶合金以低密度、高非晶形成能力等优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了Mg基非晶合金的发展现状和现有的合金体系,综述了其力学性能的优势,指出了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6.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316L不锈钢基体材料上制备Ni—W—Co三元合金镀层。利用正交试验初步确定电镀液的配方。通过拉伸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分别测试镀层的结合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另外,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镀液主要成分对镀层粗糙度影响程度大小为:硫酸镍 > 柠檬酸钠 > 光亮剂1 > 光亮剂2。镀液pH为5.0~5.5、电流密度为3 A·dm—2时,镀层抗拉强度可达21 MPa。镀液的pH为5.0时,镀层硬度值最高。Na2WO4含量为30 g·L—1时,镀层硬度高达590(HV)。CoSO4含量为30 g·L—1时,镀层的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97.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热交换器用钎焊铝箔翅片料抗下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钎焊升温过程中,材料的下垂主要分为3个阶段:未下垂阶段(室温~200℃);加速下垂阶段(200℃~再结晶开始温度);缓慢下垂阶段(再结晶开始温度以上)。增加冷轧压下量和进行成品退火,可以显著提高翅片料的抗下垂性能。  相似文献   
198.
6005A铝合金大截面复杂制品作为轨道车体的边梁或枕梁,对轨道车体的整体起连接和承重作用,是动车组车体的关键部位。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铝型材压力试验机、光学显微镜等研究了速度达400 km·h-1动车组车体底边梁用6005A铝型材的强度、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等,旨在为动车组用铝挤压型材产品检验和工艺制度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9.
通过室温拉伸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挤压温度和热处理工艺对Ti-1300钛合金挤压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热加工工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i-1300钛合金在两相区挤压后的横向组织均匀细小,纵向组织沿挤压加工流线破碎均匀;其拉伸强度高达1 445 MPa。管材在相变点以上的高温固溶组织主要由等轴β相晶粒组成,具有较好的塑性。合金两相区挤压后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的匹配,两相区挤压的塑性明显优于β单相区挤压,尤其面缩。试样经过固溶时效处理后显微组织明显细化,强度大幅度提高,可达1 30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200.
采用高频感应熔炼制备La0.7Ca0.3Ni2.8-xMgx(x=0.1、0.2、0.3、0.4)合金,进行X射线衍射(XRD)实验,气相储氢性能测试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Mg部分替代Ni对合金的储氢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具有多相结构,当x=0.1、0.3时,合金的主相是CaCu5-型结构的LaNi5相,当x=0.2、0.4时,合金的主相是AB2-型Laves相LaNi2相。随x=0.1、0.2、0.3、0.4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mAh/g)依次为244.7、140.8、257.6、164。当x=0.1时,在2MPa氢压、25℃时,合金La0.7Ca0.3Ni2.7Mg0.1的储氢量达到1.1w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