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8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3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89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39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温度对喷射成形7075+TiC铝合金触变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原位反应喷射成形7075 TiC铝合金进行半固态压缩变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变形后纵横截面的组织,用Imagetool软件及平均截线法统计晶粒尺寸.研究表明,晶粒尺寸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应580~620℃的变形温度,晶粒尺寸分布范围为10~21 μm;当变形温度为610℃,变形速率为1 s-1时,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半固态触变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122.
NaCl沉积和SO2污染对镁合金初期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借助扫描电镜(SEM/EDX)、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NaCl单个因素对镁合金AZ91D初期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对SO2和NaCl的协同作用进行了探讨.NaCl存在时初期破坏金属表面的保护膜,但后期微溶性腐蚀产物的生成导致腐蚀速率的降低.当NaCl和SO2同时存在时,反应生成的可溶性产物不具有阻碍的作用,同时他们会发生部分溶解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大量难溶物在镁合金表面难以短时间形成,故NaCl和SO2同时存在引起的腐蚀远大于两者单独存在时引起的腐蚀加和.NaCl和SO2对镁合金的初期大气腐蚀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3.
铝热自蔓延制备CuCr合金渣系的粘度测量及模型建立(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Al2O3基渣系的结构特点将S.C.Du和S.Seetharaman等人的粘度数学模型应用于非二氧化硅体系,建立了针对铝热反应测量渣系粘度的模型·根据添加剂选择原则结合相图研究了CaO Al2O3和CaO Al2O3 MgO体系作为铝热自蔓延制备CuCr合金渣系组分的可行性·由实验测量值和模型计算值比较分析,该模型处理以Al2O3为基体的渣系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4.
高强度变形镁合金ZK60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镁合金因其具有很高的比强度、良好的铸造成型性、优越的阻尼吸震降噪性能、电阻屏蔽性能等诸多优点而受到广大材料工作者的强烈重视,而ZK60镁合金则是高强度变形镁合金中性能最为优越的合金之一.文章综述了ZK60合金发展历史、组织研究现状、力学性能研究现状、表面处理研究现状、应用现状以及合金元素和微量元素对ZK60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ZK60镁合金组织性能的方向和途径,并对其表面处理和应用现状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5.
均匀化退火对AZ31B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Z31B镁合金铸态组织晶界处存在粗大的"骨骼"状Mg17Al12相以及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成分偏析,严重影响了铸锭的成形性能.为改善其成形性能,对铸态试样进行了均匀化退火试验,其保温温度为380,400,420 ℃以及保温时间为6,15,24 h.均匀化退火后Mg17Al12相呈细小的颗粒状分布在α-Mg基体上,枝晶偏析大部分得到消除,镁合金的塑性得到改善.根据均匀化退火后的组织与性能变化确定了最佳的退火工艺为400 ℃×15 h.  相似文献   
126.
制备具有不同原位TiC颗粒含量的喷射沉积7075铝合金,在610℃和620℃进行二次加热并保温30min,淬火固定半固态组织.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组织,利用平均截线法统计其晶粒尺寸,分析不同颗粒含量对喷射沉积7075铝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TiC颗粒含量达到2.91%(体积分数)时已经产生良好的钉扎效果,使得合金基本保持喷射沉积组织特征,能够满足后续的半固态成形工艺要求;TiC颗粒含量超过2.91%后,晶粒尺寸会进一步减小,但晶界上的颗粒明显增多并呈网状分布;TiC颗粒含量小于2.91%时,局部区域发生晶粒的异常长大现象,使合金组织的均匀化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27.
AZ91D铸造镁合金交流脉冲双极微弧电沉积陶瓷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交流脉冲方法在AZ91D铸造镁合金表面成功实现阴、阳极微弧电沉积陶瓷膜,并使用SEM和xRD等手段对陶瓷膜的厚度、组织形貌、成分、结构和耐蚀性作了相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交流脉冲方法不仅能够在AZ91D铸造镁合金上实现阴、阳双极微弧电沉积陶瓷膜,同时在阴、阳极陶瓷膜中电沉积有稀土元素Ce.通过比较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分析发现阴、阳极微弧氧化处理后AZ91D镁合金的耐蚀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8.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泡沫铝合金的模型,模拟出在高温条件下泡沫模型的背火面温度场分布情况,得出其温度分布规律并求出它的耐火极限。同时对致密铝合金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泡沫铝合金的传热性能低于致密铝合金,而耐火性能优于致密铝合金。研究的结果对于泡沫铝合金在耐火材料方面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9.
概述了快速寻住与状态记忆(RL&SM)通用夹具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组成,在对不同合金及其配比的填料所进行的切削性能和硬度及其毛坯漂移等相关工程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RI&SM通用夹具工程应用的状态成型系统。该系统由低温烘箱和井式熔炉复合而成,并可通过控制系统单独或集成控制烘箱和熔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0.
The kinetic model for a ternary system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diffusion form of the phase-field equations for a binary alloy. The equation is solved in the reciprocal space. This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precipitation process of Ni75-Al10V15 by simulating the atomic pictures of the two ordered phases and calculating the order parameters of γ′(Ni3Al) phas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γ′ ordered phases precipitate from the disordered matrix by a non-classical nucleation mechanism, and the nonstoichiometric γ′ ordered phase appears first and then transforms into the stoichiometric one. Clusters of V atoms appear at the γ′ phase boundarie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nonstoichiometric θ ordered phase. The farther the location from γ′ phase boundary is, the lower the order degree of θ phase is. There exist two kinds of DO22 ordered domains: a horizontal one and a vertical one, related to their adjacent γ′ phase boundaries. The model could describe the atomic ordering and composition clustering simultaneously, and any a priori assumption about the new phase structure and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etc. is unnecess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