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5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337篇
系统科学   91篇
丛书文集   152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618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69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 毫秒
21.
利用有机气体化学裂解技术 ,用二甲苯作碳源 ,二茂铁作催化剂 ,噻吩作助长剂 ,氢气作载气 ,对碳纳米管的制备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二甲苯流量、氢气流量及有机气体裂解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碳纳米管的产量及形态有很大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 10 0 0~ 110 0℃ ,氢气流量为 15 0mL·min- 1,二甲苯的流量为 0 .12 1mL·min- 1时 ,能获得直径为 4 0~ 10 0nm的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的纯度可达 95 %以上 .  相似文献   
22.
多孔混凝土的强度特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同普通混凝土一样,强度是多孔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学性质,进行多孔混凝土基层路面结构设计、材料组成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检测时,均需采用各种强度指标进行评价。多孔混凝土属于骨架空隙结构,其强度取决于内部起胶结作用的水泥石性质、集料特性及浆集比等。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早期增长较快,符合线性关系,后期强度发展较慢,符合对数关系;长龄期劈裂强度与28d劈裂强度之间符合对数关系;42.5级水泥多孔混凝土与32.5级水泥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此外,多孔混凝土弯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及劈裂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良好的幂指数关系,并据此得出相应的对应关系表,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3.
含碳铬矿团块高温还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250~1450℃高温范围内研究内配碳铬矿团块中Cr2O3还原率和总还原率与内配碳比和渣相碱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含碳铬矿团块还原过程中金属相和渣相聚集和分离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Cr2O3还原率主要受还原温度和内配碳比的影响,当还原温度高于1400℃时,控制适宜的渣相组成和内配碳比,可以实现还原产物中金属相和渣相的完全分离。利用实验得到的条件,可望开发一种新的廉价碳素铬铁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24.
石油微观渗流数值模拟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树贤  罗晓容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477-1480
应用基于骨架隐曲面造型技术,构造了一种抽象的孔隙空间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模拟技术开发了一个石油微观运移数值模拟实验平台,用于模拟和展示石油在饱含水孔隙介质中的运移过程,并验证了以浮力为主要运移动力的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5.
对影响作物高产的光合作用碳同化的生理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提出内外因子结合考虑是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耦合效应对多壁纳米碳管非线性光致发光的影响.采用π 轨道紧束缚模型,从理论上得到了层间耦合会减小多壁碳纳米管的带隙和电子跃迁几率.从而说明了多壁碳纳米管的荧光很难观察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1 Results In addition to single wall and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1], several structures,which are more or less related to fullerenes,including carbon nanohorns[2a], carbon nanospheres[2b] and onion like carbon structures[2c] have been reported.A new simple straight forward method to access some of these structures is the solid-state pyrolysis of different organometallic complexes in a sealed vessel,which led so far to carbon nanotubes[3a,b], carbon nanocables[3c] and onions[3d].  相似文献   
28.
多孔硅是晶体硅片在氢氟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在硅衬底上形成多孔态的硅材料。本文介绍了多孔硅的形成和结构形貌,对其光学性质和发光机制进行了扼要讨论,并介绍了当前多孔硅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碳钢表面在H_2S水溶液中,迅速生成黄铁矿保护膜的机理和工艺条件。用X光衍射和扫描电镜形貌观察确认,在Fe-H_2S-H_2O系中产生的各种硫化铁腐蚀产物的物相及其转化次序。实验结果指出,当反应温度高于100℃时,产生二硫化物S_2~(2-)离子,提高pH值,能降低溶解Fe~(2+)浓度,这是迅速生成黄铁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0.
A new random-walk interpolation scheme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solute transport through composite porous media with different porosities as well as different diffusivities.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f the abrupt variations of porosity and diffusivity on solute transport were simulated by tracking random walkers through a linear interpolation domain across the heterogeneity interface.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random walkers within the interpolation region were obtained explicitly by establishing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Fokker-Planck equation and the 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 Applic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random-walk interpolation method can simulate one- and two-dimensional, 2nd-order diffusion processes in composite media without local mass conservation errors. In addition, both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s an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drift and dispersion of particles depend on the type of Markov process selected to reflect the dynamics of random walkers. If the nonlinear Langevin equation is used, the gradient of porosity and the gradient of diffusivity strongly affect the drift displacement of particles. Therefore, random-walking particles driven by the gradient of porosity, the gradient of diffusivity, and the random diffusion, can imitate the transport of solute under only pure diffusion in composite porous media containing abrupt variations of porosity and diffus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