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22篇 |
免费 | 196篇 |
国内免费 | 34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3篇 |
丛书文集 | 536篇 |
教育与普及 | 25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1篇 |
现状及发展 | 43篇 |
研究方法 | 2篇 |
综合类 | 127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44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256篇 |
2014年 | 498篇 |
2013年 | 617篇 |
2012年 | 717篇 |
2011年 | 832篇 |
2010年 | 909篇 |
2009年 | 939篇 |
2008年 | 996篇 |
2007年 | 915篇 |
2006年 | 721篇 |
2005年 | 620篇 |
2004年 | 563篇 |
2003年 | 574篇 |
2002年 | 591篇 |
2001年 | 519篇 |
2000年 | 332篇 |
1999年 | 324篇 |
1998年 | 295篇 |
1997年 | 285篇 |
1996年 | 259篇 |
1995年 | 256篇 |
1994年 | 171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131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微动探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已成为工程地质勘察及隐伏地质构造探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微动探测SPAC法基本原理,选取研究区内121个微动测点及6个地质钻孔,比对单点S波速度结构与钻孔岩性结构,结果显示岩性界面探测精度在0.44%~5.54%之间,表明微动探测法划分岩性差异较大的地层界面是可靠的;结合二维视横波速度剖面识别出区内地层单元及隐伏地质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海口江东新区新近纪-第四纪地层单元划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2.
在引进了Weak^*(S)-积分的基础之后,对Weak^*(S)-积分的极限定理进行研究,并给出了两个重要的Weak^*(S)-积分的积分极限定理。 相似文献
133.
齐国敏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5):940-946
制备一种吖啶-4-酰胺类探针9-[(N-2-二甲氨乙基)吖啶-4-酰胺]-α-丙氨酸(NACA),研究NACA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结合作用.测定了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热力学参数(ΔH、ΔG及ΔS)、结合位点数n、表观结合常数KA和NACA-BSA作用距离r,确定了NACA对BSA的荧光静态猝灭机制和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4.
阐述在单片机选型、单片机系统设计以及制造工艺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实现高可靠性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讨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并提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综合设计方法.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5.
本文给出了一种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时钟控制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该系统的控制模式,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构成,系统软件设计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通过我国新引进的S模式航管雷达与传统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在处理方式与数据报文方面的比较,分析总结了S模式航管雷达的特点及优势,并提出了管制中心自动化系统在利用该雷达数据报文时,针对飞机位置、高度、批号等关键数据的处理,与传统航管雷达的不同之处是充分发挥S模式航管雷达技术及性能上的优势,确保管制中心系统在实施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的正确性、精确性、完整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7.
以数字测绘技术和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分析各种测量模式的应用背景和适用环境,对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进行比较,从高效的角度得出具有GPS与PDA的组合方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是今后地籍测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8.
利用ASP技术和Web数据库相结合实现的基于B/S结构的教室管理系统具有数据输入、查询、修改、提交申请、审批申请、查询表输出等功能。它的成功实现对提高高校教室使用的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系统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灵活方便,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相似文献
139.
文章主要论述了单片机技术在传感器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对其发展的影响.重点指出传感器本身的稳定性应该放在研究工作的首位,单片机技术和传感器相结合,改善了传感器本身抗干扰能力和促进了传感器本身的智能化与标准化等. 相似文献
140.
通过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实现单片机与以太网的连接,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通信系统的控制器,与多台单片机连接扩展,从而实现多台单片机通过以太网与PC机通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