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ODSS在模型系统方面的需求,采用模型的知识视图分析模型综合中的知识关联,将其语义空间描述为一个机构,并利用其结构给出了一类面向查询的模型综合过程的知识级定义  相似文献   
42.
通过研究气固两相流化床中具有不同物性 (密度、粒度 )煤炭的分层规律 ,揭示了不同粒度和密度的煤炭在流化床中的分层机理 ,定量确定了能与流化床中的固有加重质混杂在一起的煤炭粒级 ,提出了气固流化床中煤炭的三级分布理论 图 3,表 4,参 7  相似文献   
43.
《从“共时”到“横跨”——骆宾基:中国现当代作家中的一个抽样分析》,是一部以共时与横跨视角和抽样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骆宾基创作生涯与作品成就的专著,体现出一种历史诗学的悲情寻真、沧桑艺术人生的美学升华、范型与抽样的宏观主旨.  相似文献   
44.
“萝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民乐镇,是一处自然景观优美、人文荟萃、历史遗迹丰富的古村落,2011年11月萝村被确定为广西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萝村历代名人辈出,如近代著名国学家诗人陈柱,当代教育家、理论家、广州师范学院院长陈一百,历史学家、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千钧等。萝村还保存了大量地方传统建筑及古民居群落等,现存有无锡国专萝村校址、云山寺、陈柱故居等景点30多处,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萝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其旅游资源还远没有被完整地开发出来,需要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对古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开发。  相似文献   
45.
以和田地区于田县2006到2010年各乡镇的人口和人均纯收入为基础,运用基尼系数法探讨了于田县各乡镇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收入分配状况。根据绘制洛伦兹曲线和所计算的基尼系数来分析各乡镇的经济差异性,2006到2010年于田县各乡镇人均纯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计算结果分别为0.36701,0.34203,0.34666,0.35889,0.34923。这表明最近五年期间于田县各乡镇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属于相对合理均匀型,人均纯收入分配总体上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46.
从貂蝉形象的塑造管窥罗贯中的儒家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是罗贯中结合自己的思考,在历史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和取舍后加工而成的。从这一形象中可以看出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的男性文人对女性“抟塑———消解”的操纵模式及对其既热爱又恐惧的矛盾心态。貂蝉形象反映了罗贯中儒家思想中极强的男权意识和落后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47.
江西傩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傩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历史、审美和旅游应用的重要价值。江西是傩文化遗存大省,对丰富的傩文化进行研究与开发,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探讨了傩文化的历史、审美和旅游应用价值,并对江西傩文化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江西傩文化开发的诸原则、开发的步骤与方法,设计了傩文化产品的内容与形式等。  相似文献   
48.
魏晋时期,洛神一度成为各类艺术争相描摹的女神形象,以之为审美对象的各类艺术作品中,《洛神赋》和《洛神赋图》则是其中的两大杰作.文章试图从审美理念、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与审美表现手法四个方面探究《洛神赋》和以之为脚本的《洛神赋图》之间的审美递变关系.  相似文献   
49.
赣傩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依附于宗教宗法制度,融入血缘文化,获得了传承与发展的动力和条件,至今不绝。但它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阻滞和制约,并成为促使赣傩走向消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0.
张謇与罗振玉都是生活在我国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急剧转变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亡国与灭种的可能,两人共同高举教育救国的旗帜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对我国清末民初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实施教育救国过程中尽管许多见解是一致的,但由于两人的生活背景不同,政治目标的追求也不同,这就构成了两人的差异.但他们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丰富的物质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