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6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文章概述了云门宗在北宋的兴盛及其代表人物、著作,并介绍云门宗禅僧与儒者士大夫的交往和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62.
丁玲的《访美散记》和《文学天才意味着什么》两部著作,从某些侧面反映了丁玲热诚的爱国情怀和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小草精神。丁玲的爱国情怀和小草精神是对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小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3.
"乌台诗案"后,仕途上一帆风顺的苏轼被贬黄州。精神的困顿,生活的贫穷,心灵的抑郁,使他转向了宗教,渴求在禅宗里安顿心灵,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苏轼接受禅宗的"明心见性","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五蕴皆空","心无所住","人生如梦"等义理,并将它们与儒道两家融合一体,"浩然不见其涯也"。在黄州,在赤壁,苏轼用他的如椽之笔写下三篇赤壁词赋,深刻体现了他对禅宗的认知和体悟。  相似文献   
64.
1937年9月-1942年8月,胡适在美国度过了5年外交生涯。任大使期间,在经费困难和国际环境险恶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与美国上层频繁接触,获得了美国的两笔贷款,为抗战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豁出性命讲演,宣传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为抗日作舆论宣传。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他人的误解,以及与宋子文之间的龃龉,最终被蒋介石免职。  相似文献   
65.
本文针对一类块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大型、稀疏的特点,采用压缩存储技术,设计出了LU分解算法,计算表明:该算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6.
《耆旧续闻》与《齐东野语》所载陆游《钗头凤》词本事,信者有之,疑者也有之,各言理由。未有确论。本文以为上述二书记事细节上或与事实有出入,然大体不差,尤其是陈鹄云其亲至沈园见此词题于壁间,更是不容否定。词中“宫墙柳”句,疑者云沈园之墙不得云宫墙,本文解“宫”指与沈园相邻之禹迹寺。  相似文献   
67.
在阐述春秋时期鲁国历法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刍议历代春秋时期历法研究均不成功的原因;对月建、两次"日南至"、"三正"、频大月等重要议题进行重新审视;给出春秋时期鲁国244年间各年之岁首日期、JD和干支,并标出置有闰月的年。特别对春秋时期鲁国历法的建正、失闰和超闰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复原、重现春秋时期鲁国历谱的原则。最后讨论春秋时期各国历法的建正问题。  相似文献   
68.
本文分析了明代科学家朱载土育创立十二平均律的理论结构,认为朱载土育所用的以河洛之学为理论依据,用勾股求弦为推演方法,统一解决律学所有疑难,从实验检验中找最终结论的公理化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历史价值。这种义之以图理,验之以物事的研究方法有别于经学家们的繁琐考据,在整个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尚处于经验积累、简单归纳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特立独行地深入到分析科学的领域。这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并没有截然的东、西方科学的划分,只要条件具备,东方的中国也同样可能诞生现代科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69.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恩来在武汉、重庆、上海等地,多次参加鲁迅逝世和郭沫若诞辰的纪念活动,同时结合当时的革命任务和形势特点,发表重要演说和文章,对鲁迅与郭沫若的思想和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认为二位伟人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革命战友,“各人自有千秋”。  相似文献   
70.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冲破固有文学观念的樊篱,建立起一种以文本的诗学形态为起点的解读方式,提出了鲁迅杂文诗学研究的新方法,展现了鲁迅杂文艺术世界的广袤和精深,多方面更新了人们对鲁迅杂文的认识,在鲁迅杂文研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