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汾河下游三万年来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汾河下游岩性特征、沉积物粒度、粘土矿物和孢粉分析,探讨了汾河下游3万年来环境演化规律。30-11Ka.B.P为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盛冰期,气修干寒;11Ka以来,经历了3个气候旋回,变化周期为3.5Ka左右,黄河中游早期文明起源及人类生产活动,与本区气候关系有很好的耦合性。  相似文献   
32.
研究一维和二维空间中带调和势的非线性Schr dinger方程iφt +12 Δφ - 12 |x|2 φ +a| φ|2 φ +b|φ|4φ =0 ,φ(0 ,x) =φ0 ,t≥ 0 ,x∈Rn,a、b为常数 ,针对非线性项互为排斥的情况 ,应用Tsutsumi和Zhang(Adv .Math .Sci.Appl.,1998,8(2 ) :6 91~ 713.)的有关方法 ,讨论了上述Cauchy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解的不稳定性质  相似文献   
33.
确定Ramsey数的构造性下界是组合数学中很有意义而又非常困难的课题,迄今仅有个别结果。本文将研究一类组合竞赛,给出任意Ramsey数R(k,l;r)的构造性(算法性)下界。  相似文献   
34.
安徽下扬子区北缘薄皮构造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安徽下扬子区北缘薄皮构造之表层构造丰富、典型;受基底与盖层间的切性滑脱面及下志留统高家边页岩韧——脆性滑脱面的联合控制,薄皮构造呈往南东变浅的楔形。薄皮构造以单剪方式往南东运动,缩短量达94km,缩短率约63.4%;起因于印支运动晚期至燕山运动早期扬子板块对华北板块的左行客斗向陆——陆碰撞所产生的拆离,先存生长正断层及板块边界的陆缘性质决定了其内部层块格局。薄皮构造的突发隆起带及韧性滑脱面分别是寻找油气和金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35.
本文证明了两个度量空间集值映象的一个不动点定理,另一个关于紧度量空间的类似结果也被证明。  相似文献   
36.
本文给出H-空间上几种对策模型的Nash平衡点的存在性定理,这些结论不仅是Hausdorff拓扑线性空间中相应结论的推广,而且为进一步研究H-空间上对策的解及稳定性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成岩后生作用及储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新资料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存在4种主要的成岩后生作用,5个储集空间形成阶段和4个天然气储集层。  相似文献   
38.
详细描述了米仓山南缘奥陶系剖面。将该区奥陶系划分为湄潭组、宝塔组和龙马溪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并探讨了其空间变化规律,同时根据生物组合特征建立了四个生物带,发现了Hirnantia-Kinnela组合带的存在。拟定后的龙马溪组为一跨晚奥陶世-早志留世的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39.
Despite a long history of research on the Early Cambrian in China most available data on small skeletal fossils concern fossil associations of the shallow carbonate platform. Information on skeletal fossils from marginal shelf environments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is scanty, which may reflect the rarity of fossils in deep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but is also due to limitation of carbonate distribution and outcrops, difficulties in fossil extraction, and a general research focus on the Precambrian-Cambrian boundary beds on the carbonate platform. Here we present a documentation of Meishucunian to Qiongzhusian small skeletal fossils from the lower Hetang Formation and the chert unit at its base from the Jiangshan region, Zhejiang Province, representing a relatively deep shelf environment compared to the inner shelf region. The earliest association (Meishucunian) from the chert unit underlying the Hetang Formation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occurrence of Protohertzina anabarica, P. unguliformis, Fengzuella zhejiangensis, and Kaiyangites novilis, which differs somewhat in composition from SSF-associations of typical inner shelf deposits. The enigmatic skeletal fossil Fengzuella zhejiangensis, which exhibits an unusual secretional growth mode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 younger (Qiongzhusian) fossil association contains numerous arthropod remains, such as disarticulated spines of arthropods (Jiangshanodus- and Kijacus-type), which have previously been considered as conodont-like fossils, and bradoriid valves.  相似文献   
40.
设λ_k是n个顶点森的第k个特征根,q是边独立数。本文证明了关于λ_k(2≤k≤q-1)的一个猜想,同时给出了λ_k的下界;并且关于森获得了λ_k的Sharp下界,关于树在k较小时获得了λ_k的Sharp下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