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84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1.
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白云岩的岩石矿物学属性、地球化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发育层位及分布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成因,将白云岩分为3类:(1)泥粉晶白云岩,以岩盐矿物溶蚀型孔隙为主,在含膏云坪相带呈带状分布,横向分布稳定,形成于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2)粉-细晶白云岩,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主要发育于蒸发岩层系的短期海侵沉积期,受控于浅埋藏期渗透回流白云岩化作用;(3)中-粗晶白云岩,以残余原始粒间孔及格架孔为主,主要发育于台地边缘礁滩及古隆起周边高能颗粒滩相带,并经历了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奥陶系白云岩分布具有“层控性”和“相控性”,形成了现今白云岩储层多层叠合发育的特点,为奥陶系多套含气组合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下扬子地区油气宏观保存条件地区差异性明显.为了更好地评价有利单元,通过多条南北向构造地震、野外露头剖面解释,对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构造进行区划,对各构造单元的变形特征和强弱进行解析.结合钻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下扬子地区经历了3期强烈构造叠加改造影响:印支期-早燕山期(Ts-J1-2)江南雪峰由南往北的基底拆离推覆和大别山由北往南上冲推覆构造;燕山期(J3-K1)的走滑构造;晚燕山—喜马拉雅期(K2-E-N)的伸展构造.下扬子海相油气有利保存单元存在于2类地区:一是在印支—早燕山期改造变形程度较弱、保存完好的志留系盖层分布区(滑脱层),它们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二是在晚燕山—喜马拉雅期重建的白垩系盖层分布区,它们是次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对不同构造单元综合分析,认为泰州东台对冲向斜带和海域的崂山—五莲对冲带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射阳推覆带是次生型油气保存的有利单元.  相似文献   
13.
位于沾化凹陷的孤岛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为菱形断块山, 边界断裂为多条断层构成的断裂带, 潜山主体构造呈短轴穹隆构造, 潜山为多期构造叠合的继承性隆起构造.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有晶间孔和晶间溶孔、粒间孔和粒间溶孔、铸模孔、砾内-砾间孔和砾内-砾间溶孔、溶洞、溶蚀缝和构造缝、方解石晶簇间孔等.储层基质孔隙度大部分低于2%,孔隙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渗透率从几十个10-3 μm2到0.0001×10-3 μm2,渗透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潜山的生储盖组合为下生上储顶盖型,但油源侧向运移.油气成藏特征有南北逢源、复式立体输导、高凸指向、混源充注、断层控制、缝洞发育、逸顶"天窗"和局部成藏等.由于孤岛潜山长期隆起,潜山顶部位缺失1.84 km2东营组,直接与馆下段砂砾岩体相接,形成一个油气向上逸散的"天窗".这是导致潜山不能大规模聚集油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Banach空间的框架下,证明了参考文献[1]中给出的法锥型必要条件也是局部弱sharp最小的充分条件,同时也给出了局部弱sharp最小的切锥型刻画.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二叠系下乌尔禾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该区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储层物性等手段,对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乌尔禾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胶结类型以泥质、沸石胶结为主,结构及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剩余...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认识湖盆萎缩期网状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利用测井、录井、取芯、粒度、地震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地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黄河口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低位域网状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主要是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河道平面上呈网状、交织状,具有宽深比小、稳定性强等特点,砂体发育程度中等;其形成于低坡降背景,...  相似文献   
17.
徐洪焱  易才凤 《江西科学》2006,24(1):4-6,10
研究了下侧D irichlet级数和下侧随机D irichlet级数在左半平面,任何左半带形以及左半水平直线的增长性,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记述发现于云南曲靖锅盖山剖面桂家屯组的一种早期维管植物。该植物茎轴裸露,根状茎以连续多次K型或H型分枝形成复杂的分枝系统,直立轴呈简单的二歧式分枝,孢子囊侧视呈匙形至卵形,螺旋状着生于穗轴上。该植物体型较小,保存较完整的根状茎,但孢子囊穗的保存状况较差,孢子囊结构不够清晰,无明显可见的孢子囊开裂线,因此将其暂定为cf. Zosterophyllum sp.。尽管如此,该植物展现的性状特征不同于典型的Zosterophyllum及其他相关属种,丰富了人们对早期维管植物形态变异及桂家屯组植物组合的认识。在cf.Zosterophyllumsp.的直立轴表面栖生大量微螺虫(microconchids)标本,直径为0.7~2.2 mm。微螺虫是一种已灭绝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发现于晚奥陶世到中侏罗世末期地层中,其壳体为螺旋状的钙质管,习惯固着在包括植物在内的各种硬质基体上。微螺虫在cf.Zosterophyllumsp.的直立轴栖生,表明该植物在生长期间曾被水体淹没,之后微螺虫伴随植物茎干被搬运和埋藏。  相似文献   
19.
淮南矿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富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淮南矿区奥陶系发育、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奥灰岩富水性规律与奥灰岩性、岩溶发育和分布及充填情况、裂隙发育情况及构造(主要为断层)之间的相关关系,初步揭示了奥灰岩的富水规律,为系统研究淮南矿区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和矿井奥灰水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扩大塔河油田主体,在塔河外围建立一个新的建产阵地,对于奇西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应用振幅变化率技术、精细相干体技术、趋势面分析、模型正演等技术,深入研究该区储层发育模式,盖层条件及储盖组合,精确描述油气藏成藏机制。并通过分析塔河主体已发现岩溶圈闭的测井、地震资料的地球物理响应,总结发现地震"串珠状"反射、岩溶"残丘高"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据此,在塔河于奇西地区识别描述了三级圈闭18个,合计面积298.3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