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8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1139篇
系统科学   819篇
丛书文集   959篇
教育与普及   2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现状及发展   65篇
综合类   15121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672篇
  2011年   730篇
  2010年   868篇
  2009年   963篇
  2008年   1036篇
  2007年   968篇
  2006年   844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702篇
  2001年   652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469篇
  1998年   444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434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259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2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4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用集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仿射非线性连续时间系统具λ-指数收敛率和ρ-性能的L1-控制问题.首先,引入连续时间系统的受控λ-收缩集概念,并建立了与其Euler逼近的离散系统的受控收缩集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此概念,得到了这个问题有静态连续非线性解的充分条件.这推广了在稳定性意义下文献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2.
从数值上证明了在非连续的Lorenz映射系统中存在以参数超几何收敛,周期数以Fibonacci数序列递增的超Feigenbaum普适性。为下一步的符号动力学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3.
文斌  宋丽艳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3,21(3):275-276,314
在集值映射空间中引入了四种图象拓扑,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点紧致连续映射空间上证明了其中两种拓扑之间的等价关系.  相似文献   
124.
在Banach空间的框架下,研究了有限族非扩张映象隐迭代程序的收敛性,其结果不仅改进和发展了最新的有关结果,而且也肯定地回答了Xu提出的一个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125.
探讨了一种新的隐线处理算法,该算法借鉴了光线跟踪(Ray-tracing)技术的基本思想,处理隐线时,考虑线段的掩盖环境,对属性值不同的线段赋予不同的颜色和线型,从而实现隐线的多层次处理.  相似文献   
126.
紧度量空间中的不动点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紧度量空间中讨论了压缩型和膨胀型不动点定理 ,推广和改进了 [2 ]和 [5 ]中的若干结果  相似文献   
127.
中国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的精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体现了民族内涵与中华民族自身具有的艺术特色,其纹样造型、色彩表现与深厚的内韵在当今包装设计中被广为采用并赋予新的含义,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8.
《近世代数》教材[1]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数环z的模n的剩余类环(z。,+,·)这类例子,全书有三十多处涉及到它。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解这些例子,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例子熟悉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下面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9.
引入双参数随机置换,考虑了具有参数p,q的随机Sierpinski垫的各种形态的相位,讨论了p,q跨跃某些相位曲线时,其构成形态的变化情形,它包括了q=0的Sierpinski垫和q=p的Mandelbrot渗流模型。  相似文献   
130.
构造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常用的解题思想方法,其思维策略是:在解题中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和数学知识,通过观察、联想,构造出满足条件的数学对象,或构造出一种新的问题形式,使问题的结论得以肯定或否定,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