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一般研究汉武帝,人们总是着眼于他对汉民族的伟大贡献、丰功伟绩与风流逸事,或是对其功过进行分析评价,却很少注意他在接班人问题上的种种心理活动和具体做法。以时间为顺序,以事件发展为线索,逐次叙述汉武帝更换继嗣的全部过程,探讨武帝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揭示封建社会帝王更换继嗣时的一般规律和典型活动。  相似文献   
212.
章学诚在刘歆《七略》“诸子出于王官”说的基础上,指出三代之学的特点是官师治教合一,六艺之学亦出于王官,切于世用。这与后世儒者专奉六艺以为经、由名物训诂以求道是对立的。章学诚对繁琐学风的抨击远承自刘歆,学主于用是两者学术思想的共同基质,但刘歆本于通经致用,而章学诚则是承自浙东学派一系的事功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13.
刘辰翁以文学名世,其书法艺术也享有盛誉。他的墨迹被宋元明士大夫视作珍宝。他对文房四宝的要求与时尚不同,别具一格。每作书,充分酝酿,书兴所至,姿意横生。酒酣喜挥毫。好为人题画,所题诗书堪称双绝,为时人所倾。辰翁墨翰流传至明而佚。  相似文献   
214.
在崇祯王朝陷入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时,首辅刘宇亮主动请缨外出督师抗敌。尽管其所处阶级与时代环的局限决定他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但此忠义之举仍应受到肯定与赞扬。虽然他性格中的一些缺陷导致其为人理政时有疏忽。但一些论者仅凭《明史》中一段话焉不详的记载便断章取义,指责刘宇亮督师之际临敌畏葸,“急趋晋州”躲避,而在“刘光祚案”的处理上则“出尔反尔,玩弄国宪”,并进而据此否定刘宇亮的治绩与为人,这既是有悖于史实又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215.
刘守华先生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一直坚持学术研究的民族立场,致力于民间文学研究,他相继完成的5部故事学著作都具有开拓性意义,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故事学领域的先行者地位;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个性———整合与原创,这既是刘先生学术品格的基本维度,也是他在中国故事学领域倡导并积极实践的意义独特的学术理念。这对于当代学术界重申学术创新、强化学术品格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16.
中原作家群中的优秀作家刘庆邦和邵丽,皆以小说创作驰名当代文坛,并都曾荣膺"鲁迅文学奖",而他们的小说在多个方面构成了明显的"互文本"关系。刘庆邦和邵丽小说的"互文性"主要体现在表现丰富的人性、出色的心理描写、注重细节的力量、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等方面。  相似文献   
217.
由于唐代交通环境的变迁、科举制度的推行、工商业的发达与旅游观念的变化以及宗教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唐代士大夫形成了喜好、崇尚旅游的风气。唐代士大夫的旅游风习,可分为中上层官员的“宦游”和下层士大夫的“士游”。宦游与士游的空前盛况,反映出旅游已构成唐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代旅游也由此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占有着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18.
阐述《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生平事迹至今不详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剖析以人废言的弊端,以张国光先生风范向刘世德先生进言,就马成生先生《杭州与水浒》提出不同看法,驳斥应守岩先生对耐庵故里——江苏兴化的诬蔑,呼吁海内外学人让施耐庵归真反璞.  相似文献   
219.
在利玛窦从肇庆移居韶州之际,出现了一个来自韶州的官员“Liu Sanfu”.利玛窦笔下的“Liu Sanfu”历来被释读为吕良佐,他是韶州通判,俗称“三府”即“Sanfu”.而根据刘承范的说法,这个官员就是他本人,但他身为韶州同知,俗称“二府”.相关资料证明,“Liu Sanfu”即刘承范,而作为韶州同知,他是“刘二府”,“刘三府”当为利玛窦晚年记忆错误或笔误;相关资料也可证明,刘承范曾以韶州府同知身份短期兼任南韶兵备道,一如利玛窦和刘承范本人所记.  相似文献   
220.
《文心雕龙.通变》篇中关于"九代"的论说,各家的观点各不相同。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为中心,从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和《通变》篇的主旨出发,对几个有争议的朝代(楚、汉、刘宋)的文学特点分别进行论述。无论从题材亦或手法,秦汉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刘宋文学则多不符合刘勰的"宗经六义"的特点。通过较为详细的论说,最后得出结论:刘勰所谓的"九代"为黄、唐、虞、夏、商、周、楚汉、魏、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