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5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6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9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50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叶舒宪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2,(5):1-3
首届教育部全国高校“文学人类学骨干教师高级研讨班”于2012年8月6日-12日在重庆市永川区茶山竹海举行,此次研讨班让这些锐意创新的学者走到了一起,对所有的学员来说,是一个打破牢茏解放思想的过程,也就是感悟反思、提升本土文化自觉的历练。 相似文献
102.
对泉州老君岩近年出土旧有石室建筑构件进行研究。比较泉州古代石建造一般手不料和造像分析,对认为老君造像凿于宋代的流行观点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03.
表扬与批评都是对人的行为表现进行的评价,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往往夸大了批评的副作用,忽略了表扬的副作用。表扬的副作用包括以下几点:导致学生内驱动力降低,产生表扬依赖,形成被动性人格,自我评价失真,打击未得到表扬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表扬的技巧,采取正确的表扬方法。 相似文献
104.
陈松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3):51-54
对周作人与吴宓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周作人的文学观以个人为本位,提倡“人的文学”;吴宓则更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生。周作人一贯坚持“无用之用”的文学功利观,而吴宓的文学功利观以提倡道德为中心。周作人积极倡导“文学宽容观”,吴宓则站在新人文主义立场上持保守的文学观。周作人注重文学作品自身的审美艺术特征,吴宓主张文学的道德教化功用,但也表现出对形式美的推崇。 相似文献
105.
甘锋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7(4):62-65
当前对文艺学学科本性的界定出现了一种片面强调人文性、否定科学性的理论倾向。这种将文艺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的文艺观,显然背离了文艺存在的本质。对于以揭示文学活动规律为目的文艺学而言,科学性才是它的根本属性。当然,对于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一个门类的文艺学来说,它所具有的科学性应该是一种融合了人文精神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6.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7.
李咏吟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1
“美丽中国”是国民自觉的文化认知与生活理想;建设“美丽中国”则是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目标.必须看到,美丽中国建设,并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是公民社会的法治实践与公民的生命自由教育.生活、艺术与思想的审美创造,标志着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方向.值得重视的是,基于建设美丽国家的意愿,文艺美学探索还需要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8.
卜祥记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78-83
鲍威尔的批判哲学既是宗教的批判,也是政治的批判,但归根到底是宗教批判。这是由鲍威尔批判哲学的思辨性质所决定了的。鲍威尔批判哲学的双重立场使得宗教批判和政治批判呈现出交错的复杂局面,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马克思的原则性结论,而必须深入鲍威尔哲学的内部,客观公允地对待鲍威尔的批判哲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鲍威尔哲学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9.
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一书围绕八个问题展开:钱谦益的心学思想,晚明文坛复古思潮的复兴,钱谦益与天启、崇祯年间的社会思潮,钱谦益对明代诗学的扬弃,晚明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以及钱谦益的宗宋实践,钱谦益降清之悔与晚年创作心态的转变,钱谦益晚年在创作中的自我形象设计,钱谦益晚年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结合。作者在对文献勾沉索隐的基础上提出己说,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推出新说,既展现了钱谦益文学思想的形成与演进的轨迹,又尽可能地解答学界在钱谦益研究中存在的难点或热点。此书具有总结和创新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刘蕊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4):79-82
阐述了用价值论探讨翻译批评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用价值论研究翻译批评标准的合理性。综合了吕俊、温建平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了翻译批评标准的多元性和系统性,指出翻译实践中译者应综合考虑原著与原著作者、译著与译著作者、翻译批评者与批评客体之间等几组价值关系,最后以这几种价值关系为出发点讨论了其对本科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