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促进生物炭在林业生产中的科学应用,采用野外林地试验,设置不施肥(CK)、施用复合肥200 g (F)、稻壳生物炭300 g (RB)、木屑生物炭300 g (WB)、稻壳生物炭300 g+复合肥200 g (RBF)、木屑生物炭300 g+复合肥200 g (WBF)等6种施肥处理,探究不同处理对桢楠(Phoebe zhennan)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稻壳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桢楠的叶面积,促进叶对N的吸收;单施木屑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桢楠株高增长量、根生物量和叶面积,显著促进叶对N、P的吸收和根对K的吸收,但显著抑制茎对P的吸收。与单施复合肥处理相比,稻壳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桢楠株高增长量、叶面积,促进叶对N的吸收;而木屑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能显著增加桢楠茎生物量、叶面积,促进根对K的吸收,但显著抑制茎对N的吸收。综上,单施木屑生物炭、木屑生物炭与复合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桢楠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可作为桢楠造林的备选基质。  相似文献   
72.
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分析液氨泄漏扩散浓度场及扩散规律,并与基于高斯烟羽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暴露时间,对人员在静止状态及疏散状态下的死亡百分率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结合Fluent数值模拟的急性中毒定性评估方法能够直观、动态、可靠的反应泄漏扩散的范围及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为研究不同水肥条件下汉源花椒生长状况,指导合理的汉源花椒水肥管理措施,采用水和肥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汉源花椒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的影响,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了水肥处理对汉源花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源花椒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及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效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根/冠比随土壤水分含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汉源花椒生长状况隶属度(y2)与土壤水分含量(x1)和施肥量(x2)的关系式为y2 =-2.070 0-0.001 3x21-0.206 0x22+0.118 1x1+0.512 6x2(n=27, R2=0.962)。最适宜于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苗木质量提高的土壤水分含量为46.1%,氮(N)、磷(P2O5)和钾(K2O)施用量分别为尿素187 kg/hm2、过磷酸钙75 kg/hm2和硫酸钾187 kg/hm2。汉源花椒幼苗生物量与氮、磷和钾肥利用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和肥料施用量对促进汉源花椒幼苗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减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自甘肃地区采摘的冬虫夏草子座和内核菌上经组织分离得到冬虫夏草菌,经形态学鉴定为中国被毛孢,利用该菌株进行液体发酵.结果表明:温度18℃、溶氧量160 r/min、接种量10%、pH自然;优化配方为:葡萄糖30 g/L、蚕蛹粉20 g/L、KH2PO4 1.0 g/L、MgSO4·7H2O 0.9 g/L,2 g/L(NH4)2SO4+0.1 g/L VB1,发酵8天可得菌丝体产率为17.36 g/L.  相似文献   
75.
利用J2ME与J2EE技术实现手机与计算机系统的通信,可使农户通过手机上网访问服务器端的玉米施肥专家系统,查询农田的精准施肥量,弥补了传统施肥专家系统访问的不足。  相似文献   
7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CuZr二元非晶在过冷态的结构变化,发现CuZr合金中五重对称性占据了液态结构的主导地位,随着温度的变化,CuZr合金的液态结构表现出很强的结构稳定性,这样的结构稳定性是与CuZr非晶强的非晶形成能力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液相法合成的各种形貌的一维ZnO纳米结构的XRD和PL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通过控制择优生长(002)晶面,能够增强近带边发射;通过控制生长(110)晶面,增加晶格缺陷,能够增强PL的可见光发射.  相似文献   
78.
新型高效肥料研究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类生产资料。肥料概念的形成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利用新方法、新工艺生产的的高效、缓释控释、长效和环境友好的肥料称为新型肥料。概要回顾了我国"十一五"时期新型肥料研发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未来肥料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趋势,提出复合高效是未来肥料发展的总趋势,缓释、控释和环境友好是重点,开发生物肥料是重要任务;介绍了"物理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指出要加强中量、微量及其有益元素的营养机理,养分资源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植物营养与肥料的应用基础研究等。参46。  相似文献   
79.
80.
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氮肥应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金果 《河南科学》2013,(11):1891-1896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氮肥施用提供指导,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分析了2005-2009年在河南省进行的489个“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后,全省、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小麦分别平均增产37.1%、32.8%、51.1%、31.5%、36.2%和35.0%;平均分别增收1913、1715、2199、1773、2185和1776元/hm2;氮肥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9.9、9.1、10.9、9.4、11.5和9.2 kg/kg,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40.3、39.2、37.7、41.4、45.3和38.9 kg/kg,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4.7%、23.3%、29.5%、22.4%、25.2%和23.3%,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2.2%、27.0%、15.9%、47.2%、38.2%和42.3%.表明氮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明显,豫北、豫南、豫中、豫东及豫西地区适宜施氮量平均分别为134、156、148、169和161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