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研究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 small collection of fishes from the Bonaparte Seamount (15°40′S, 6°55′W, 130 km west of Saint Helena Island, least depth 105 m), comprising 14 specimens from nine species in eight families, is described. This appears to be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fishes reported from the seamount. In addition, seven new records for St Helena (15°58′S, 5°43′W) are reported as well as additional specimens of several rarely caught endemics. The scorpaenid Pontinus nigropunctatus, previously known only from St Helena, is now also reported from Bonaparte Seamount while the serranid Holanthias fronticinctus, also considered a St Helena endemic, has been found to comprise 20% of the diet of yellowfin tuna (Thunnus albacares) at the Seamount. The carangid Decapterus muroadsi which was previously recorded in the Atlantic only at St Helena is now also recorded from the Bonaparte Seamount. A second specimen of the primarily Indo-Pacific carangid Uraspis helvola is recorded from St Helena (third record for the Atlantic).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new records at St Helena, which represents significant range extensions, are of Corniger spinosus (Holocentridae), and of Carangoides ruber and Seriola fasciata (Carangidae). The potential role of shallow seamounts around Ascension and St Helena as ‘stepping stones’ between the two island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2.
43.
太湖三山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风光和人文景观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经过实地考察采访 ,就三山岛旅游地域系统和旅游业对岛内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对岛上旅游业合理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目的】进一步探讨海南岛西岸的上升流与暖池的特征及生成机制。【方法】首先构建更为全面的控制模型(控制实验),包括日平均风场、热通量、侧边界通量、潮汐强迫以及河流径流等强迫场,然后在控制实验基础上,构建无潮汐强迫、无热通量强迫、无季风强迫等3个敏感性实验来分析3种强迫因子对海南岛西岸上升流与暖池的作用。【结果】夏季海南岛西岸存在上升流,该上升流受热通量和潮混合共同控制,缺乏其中任何一项上升流都会消失,而西南季风起反作用。另外,海南岛西岸在冬半年为暖池控制,秋季更为显著。东北季风引起的垂向混合与潜热通量对暖池起相当作用,ENSO事件对暖池的强度也有一定影响。【结论】控制实验结果与"908"调查结果及历史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在流场与水团验证方面效果理想。另外,敏感性实验结果得出了比前人更完善的海南岛西岸上升流与暖池生成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45.
海南岛药用真菌种类资源丰富,作者续报海南岛药用真菌62种,并对其药用状况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46.
涠洲岛珊瑚礁健康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科学地判断涠洲岛珊瑚礁的现状,并找出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持涠洲岛珊瑚礁的健康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来有关涠洲岛珊瑚礁生长、演变、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调查研究资料,采用HRHPI的指标体系法,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压力及社会经济等几个特征属性对珊瑚礁健康进行评估。【结果】涠洲岛的自然环境仍适合石珊瑚的生存,石珊瑚的种类丰度仍正常;珊瑚礁的覆盖率降低、分布范围缩小、生物多样性下降,尤其在浅海和局部人为影响大的区域,珊瑚死亡率大于补充率。【结论】涠洲岛的珊瑚礁处于衰退中的亚健康状态。过度捕捞、污染、物理损伤(踩踏、抛锚、水下工程等)和大尺度环境变化(如气候异常)等是造成涠洲岛珊瑚礁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台湾岛周边的海浪特征,利用来自台湾岛的海浪观测数据,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该海域的波候(海浪气候态)特征,主要包括波高和波浪平均周期的季节特征、强浪向、大浪频率、阵风系数。结果表明:台湾岛周边的有效波高(SWH)在冬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台东近海的SWH、平均周期常年大于台湾海峡;台湾周边的强浪向常年以偏北向为主,夏季的最大波高为全年最大,冬春两季偏低,冬季台湾海峡的最大波高大于台东近海,春、夏、秋季则相反;东沙岛、台东外洋的大浪频率明显高于其余站点,马祖、澎湖次之,其余站点整体较低;花莲和龙洞各代表月的阵风系数为1.4~1.5,鹅銮鼻常年在1.3左右,澎湖为1.2~1.4。  相似文献   
48.
报道9种采自海南岛尖峰岭保护区(天池,海拔820m)山间小溪流的小型淡水鱼类,其中圆尾斗鱼Macropoduschinensis(Bloch)在海南岛是首次报道,为海南岛新记录.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502位到福建东山岛旅游的游客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游客认为气候在旅游目的地选择诸影响因素中位居第3;在气候诸变量中,游客认为舒适的气温最重要;游客认为理想的出游温度介于25~29℃间,理想的下雨历时是1 h,理想的风况是微风和中度风天气,理想的天空状况是25%云覆盖的晴天和50%云覆盖的阴天天气.文章的研究结论部分证实了国外学者的有关研究,建议未来应该进一步在中国加强基于游客感知的气候偏好研究.  相似文献   
50.
在实地调查、标本整理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的组成、与邻近地区的关系、生活型、叶级特征、叶质特征、观赏特性、绿化用途和经济用途.结果显示,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48科87属124种,与福建各地区共有种较多的城市集中福建南部沿海地区.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生活型以矮高位芽植物为主,共有90种,占总种数的72.58%;叶型主要以中、小型为主,共有76种,占总种数的61.29%;叶质以纸质、革质为主,有79种,占总种数的63.71%;花期集中在春、夏、秋3季,果期相对集中在夏秋季节.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的观赏特性中植物数量较多的类型有花木观赏类、赏树形类、赏叶类,这3种类型的植物共有72种,占总种数的57.11%;其可用于园林绿化主要途径是花木观赏、独赏树和行道树.东山岛栽培黄色花系植物经济用途广泛,以药用和作为木本蔬菜为主,共有86种,占总种数的68.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