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上跨既有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越来越普遍,其中,钢管立柱与工字钢梁组合门洞支架法运用于现浇桥梁上跨既有道路已是相当成熟的技术,其施工工艺简单、受力明确、操作方便,在建平阳高速太原枢纽互通中BK0+563.5跨线桥上跨原太高速公路即采用该法进行现浇梁施工。文章以该次上跨为例,详细介绍了门洞支架在保证通车的条件下搭设、拆除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关于梁启超“新史学”理论对中国法制史的贡献问题,有开山鼻祖说、学科设置贡献说、副产品说等几种说法。梁启超“新史学”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如:1.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对象应设定为历朝历代法制的整体;2.当代中国法史学研究应注重跨学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3.注重中国法制史学科功能的发挥和实现;4.法史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须经历理论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梁楷以“减笔画”画法闻名于世,这种笔法不重笔墨铺陈,而重线条的灵转活泼,不重形似,而重神似,由此确立了他在画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明代科学家朱载土育创立十二平均律的理论结构,认为朱载土育所用的以河洛之学为理论依据,用勾股求弦为推演方法,统一解决律学所有疑难,从实验检验中找最终结论的公理化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历史价值。这种义之以图理,验之以物事的研究方法有别于经学家们的繁琐考据,在整个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尚处于经验积累、简单归纳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特立独行地深入到分析科学的领域。这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并没有截然的东、西方科学的划分,只要条件具备,东方的中国也同样可能诞生现代科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靓”本是一个古语词和方言词,曾一度消失于汉语普通话中。随着粤语的北上,“靓”由粤方言进入共同语中泛化使用。近十余年来,“靓”的使用在全国尤其是在粤港地区人们日常生活口语中呈现一种滥用的状态,其词义的感情色彩在逐渐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的思潮中,只有文化问题才是近代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梁漱溟的文化观独树一帜,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提出三路向说,并以“意欲”作为三路向说的核心观点,而同时胡适提出文化惰性论直接批判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本文意在探讨二者在文化观上的差异,从而对中西文明冲突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刷新国民精神以立人强国的特定语意场中言说的趣味主义人生观,因对生命之快乐与意义的凸显、对创造与享受的叠合,而呈现出具有独特启示性的休闲智慧。一方面,达成内外合一、仁者不忧之趣味境界所要求的情慧兼修的精神修养,实质上就是休闲心灵能力的建构,是对休闲主体精神维度的凸显与审美化提升;同时,诗性趣味向事务性的实存生活各领域的泛化拓展,活动与意义一体、劳作与享受同一、尽责与尽兴结缡的趣味化生存理想,通向的又正是融通生活与审美、整合工作与休闲、为休闲开辟更广阔现实空间的休闲信念。  相似文献   
18.
元遗民戴良,与宋濂同乡、同派、同门,散文成就颇高其文内容或阐述诗学思想,或以文存史,或叙写山川名胜,价值不容忽略就文体而言,戴良散文可分序体文、记体文、题跋文及其它诸体文等类,均有着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散文史上,戴良应该有他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梁宗岱中学时期的5篇佚文,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吕 《长沙大学学报》2004,18(3):72-74,89
青年时期曾热心于政治而晚年潜心于学问的梁启超,不论从政还是治学,都有一个终极目的--兴邦救国.这使他的治学生涯既融进了政治家的风范,又具备了学者的品格.而他的文艺思想亦兼具二重性,既重其学术性,即文学本身特质的探求,又重其政治性,即对政治与民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