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2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449篇
系统科学   108篇
丛书文集   272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121篇
综合类   8052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介绍聚酸砜(PES)材料表面金属化的新方法─化学还原法.将CuCl2含量一定的PES薄膜于一定浓度的NaBH4水溶液中处理一段时间后,即可制得表面电阻约为100~102Ω/□数量级的导电薄膜。通过XPS证实了表面确实为金属层覆盖。还研究了影响表面电阻的各种因素,探讨了表面金属化机理。  相似文献   
992.
在无水乙醇中,用1-氨基-4-甲基哌嗪缩水杨醛(L)与ZnCl2合成了希夫碱配合物ZnL2Cl4,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固体荧光袁征,并用Xn射线衍射测定了其单晶结构.结果表明,Zn^2+与4个Cl-形成配位键,并与配体以分子间氢键形式联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α=12.0757(12)nm,b-8.9859(8)nm,c-27.435(3)nm,β=98.9450(10)°,V=2940.8(5)nm3,Z=4,F(000)=1344,Dc=1.463g/cm3,μ=1.231mm^-1.该L及ZnL2Ck均有较好的发光性质,发出蓝色荧光.298.15K下,ZnCl2和L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及配合物液相反应生成焓分别为(7.150±0.022),(-32.587±0.307),(3.745±0.035)kJ/tool,热化学循环求得固相标准摩尔反应焓变为(-54.279±0.671)kJ/m01.  相似文献   
993.
 利用O’Nan-Scott定理刻画了3次自由次的拟本原置换群和二部拟本原置换群,并给出了一般3次自由置换群的描述.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索噬菌体TSP4、栖热菌模式菌株Thermus thermophilus HB27中6种蛋白编码序列和Escherichia coli基因组遗传密码子使用偏嗜性,探索TSP4基因密码子偏嗜性对其基因异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学软件Editseq和RSCU算法统计噬菌体TSP4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分析其偏嗜性,与栖热菌HB27的同源基因以及常温菌E.coli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嗜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噬菌体TSP4与栖热菌HB27优势密码子相似度高达85%,而与E.coli的相似性仅有65%.为了验证分析结果,选取TSP4基因组中一个潜在分子伴侣基因序列在E.coli BL21和E.coli Rosetta(补充了BL21菌株中缺失的6个稀有密码子)中进行异源表达.噬菌体TSP4与其宿主菌HB27之间密码子高相似性说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TSP4在基因水平上形成对宿主的一种适应性机制.异源表达结果显示,分子伴侣基因在E.coli BL21中未见明显表达,但在Rosetta中高效表达,说明Rosetta中补充的 6个稀有密码子明显有助于分子伴侣基因的表达,该结果也进一步证明密码子偏嗜性是否一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自制的纳米SnO2为催化剂,以环境友好的H2O2(30%)为氧源,考察其催化烯烃环氧化的反应效果.通过FT-IR取光谱、UV—Vis光谱、XRD和TEM对Sn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纳米SnO2对烯烃的液相环氧化具有非常好的催化效果,并以环己烯为例对反应条件做了相关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H22Q与环己烯摩尔比为1.2时,烯烃转化率达到99.9%,环氧选择性高达98.1%.且催化剂循环使用9次催化活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将过氧化氢(H2O2)溶液直接加入传统Zn溶胶的方法制备了新溶胶,并在玻璃衬底上旋转涂敷制备ZnO薄膜.H2O2的加入提高了溶胶的稳定性,增加了溶胶的成膜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差热分析法(DTA)来分析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的成膜原理;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PL)重点研究了ZnO薄膜形貌、结构与发光特性随H2O2加入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H2O2的加入使得溶胶体系中生成了新的锌-过氧络合物,溶胶内部成分的改变对溶胶性质产生重要影响并将改变ZnO薄膜的成膜过程.  相似文献   
997.
精对苯二甲酸(purified terephthalic acid,PTA)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二甲苯(p-xylene,PX)氧化反应是PTA装置的核心单元,是高温高压下固液相催化氧化反应。PX氧化反应在生成粗对苯二甲酸的同时,会生成一种副产物对羧基苯甲醛(4-carboxybenzaldehyde,4CBA),4CBA会显著影响最终PTA产品的质量。实际工业运行中,对4CBA浓度的定期人工分析已不能满足装置的优化运行。该文以某大型PTA装置的PX氧化反应过程为对象,在工艺机理模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接口、数据可视化、Aspen Plus模拟优化、Honeywell PHD(process history database)等技术,实现了PX氧化反应过程4CBA浓度的实时预测与优化。工业装置应用后,PX氧化反应过程4CBA浓度实时预报精度良好,有效地监控了装置运行情况,并优化了PX氧化反应过程的运行。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决高溴黄河水臭氧化过程中溴酸盐(BrO-3)生成问题,在连续实验装置中,采用H2O2/O3高级氧化技术(AOPs)技术,研究臭氧(O3)、过氧化氢(H2O2)质量浓度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黄河水BrO3-生成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2O2的投加能够有效促进O3消耗;当O3质量浓度为2.9~4.3mg/L时,单独臭氧化过程中,BrO-3生成量为13~50μg/L,均超标,投加H2O2能够有效抑制BrO3-的产生,其抑制效果与H2O2/O3的摩尔比有关,当H2O2/O3摩尔比为1.5时,控制效果最佳,当O3质量浓度低于3.72mg/L时,在此比例时可将BrO-3浓度控制在10μg/L以下,达到现行的饮用水标准;BrO3-生成量与HRT成正比;当O3质量浓度较高时,可通过适当减少HRT控制出水BrO-3浓度。H2O2/O3高级氧化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强化作用,出水UV254去除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999.
以硫酸为插层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了膨胀石墨(EG)吸附剂.以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和染料碱性嫩黄-O(ALYO)为吸附质,研究了其在EG上的吸附、竞争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性能.研究表明:1)EG对ALYO和PEG都有一定吸附能力,ALYO和PEG在EG上的吸附及竞争吸附等温线均为I型;2)在2组分共存竞争吸附中,第2种吸附质的存在会降低第1种吸附质在EG上的吸附量,ALYO和PEG在EG相同结构位点上存在竞争吸附;3)竞争吸附中EG对2种组分的总吸附量高于单组分体系中单个组分的吸附量,ALYO和PEG可以分别吸附在EG的不同结构位点上;4)吸附和竞争吸附过程均可以用准二级模型来描述,吸附速率常数随吸附过程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吸附作用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水热法,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合成了NaGd(WO4)2:Eu3+发光材料.采集XRD,SEM图谱来表征样品的晶型与形貌,利用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材料的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得的NaGd(WO4)2:Eu3+是由纳米棒组成的绒球状发光材料,球体直径为100nm,纳米棒长2~5μm.样品不仅可以被紫外光(266nm)激发,还能被近紫外光(393nm)和蓝光(464nm)有效激发,其主发射峰值位于614nm,为红色荧光成分,且当Eu3+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3%时,此发射峰达到最大,该发光粉可用于制造紫外光芯片激发的白光L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