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2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峰值出现在夏季,轻度退化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在各个季节均高于重度退化样地,表明草地退化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82.
以华黄芪(AstragaluschinensisL.)为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的NAA、2,4-D、6-BA、KT等单因子试验和不同比值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组合试验,探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华黄芪愈伤组织形成及器官发生的效应.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单因子试验以5.0mg/LNAA、0.5mg/L2,4-D、1.0mg/L6-BA、20mg/LKT诱导效果较好,诱导频率可达100%,且生长势好.组合试验比单因子试验能更有效地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在器官发生过程中,单独使用生长素类有不定根形成,NAA效果较好,2,4-D次之.单独使用细胞分裂素类有不定芽的形成,6-BA效果较好,KT次之.组合试验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值大时有利于不定芽的形成,反之则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283.
根外追肥对南方红豆杉二年生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英  金平 《贵州科学》1999,17(3):198-203
对南方红豆杉二年生实生苗采用磷酸氢钾铵、光合微肥、复合肥三种肥料进行根外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根外追施对南方红豆杉苗的苗高、地径及侧枝生长都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其追肥后平均高达26~30cm,地径4.2~5.2m,侧枝数8~11条,侧枝长度14~18cm,显著高于对照。根外追肥可以解除红豆杉苗6~7月间的生长暂停状态;说明根外追肥是促进红豆杉速生丰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结果还表明,不同肥料在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其增产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这与苗木生长在不同时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和需要量有关。  相似文献   
284.
在30℃、35℃及75%RH条件下,研究四纹豆象和绿豆象中一种豆象的雄虫及卵对另一种豆象成虫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种豆象雄虫及卵的存在导致另一种豆象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下降幅度绿豆象明显大于四纹豆象,说明在两种豆象的产卵竞争当中,四纹豆象占据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85.
高速逆流法分离纯化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5%乙醇提取五味子种子的粗提物,经过硅胶分离后的1g粗品用高速逆流色谱首次分离得到122mg纯度为99.9%的五味子酚,结构经ESI-MS,MS/MS鉴定。同时分离得到86mg纯度为98%的五味子甲素、93mg纯度为97%的五味子乙素和114mg纯度为99%的五味子酯甲。两相溶剂系统确定为正已烷-甲醇-水(体积比为7:6:1)的三元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转速为800r/min,流速为2.0mL/min。  相似文献   
286.
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 是我国的特有种,其触角雌雄差异很大,表现在感器类型和数量分布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揭示其规律对于了解该昆虫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中华豆芫菁触角感器由6类11种组成,其中毛形4种、锥形2种、耳形2种、腔锥形1种、Bhm氏鬃毛形1种、芽孢形1种,此外还有大量表皮孔存在.这些感器在触角各节的类型分布不同,数量也有差异,常常表现为雄性多于雌性;根据触角感器组成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初步推断了它们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287.
采用地木耳和枯草覆盖处理,在温室内模拟研究了天然草地围封过程中产生的地木耳和枯草层覆盖对羊草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木耳和覆盖地木耳+枯草的处理显著降低了羊草的出苗率、株高和生物量,对枝条密度和抽穗都有负面影响,只对羊草存活有利,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照中的羊草出苗率、生物量和株高分别是覆盖地木耳和覆盖地木耳+枯草中的相应指标的2.7和6.2倍,10.4和19.3倍,3.2和10.4倍.覆盖地木耳和覆盖地木耳+枯草后的光照强度分别较对照降低了83.5%和92.2%.地木耳及枯草覆盖物处理中羊草出苗率的显著降低可能与这些处理降低了到达地表的光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288.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 B V) 和肝胰腺细小样病毒( H P V) 在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 B V 在斑节对虾的仔虾、稚虾及养成期虾中的感染率均接近100 % ;在日本对虾养成期虾中平均感染率为750 % ;中国对虾仔虾未检出 M B V 包涵体 H P V 在中国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5600 % ;在斑节对虾仔虾中感染率为2875 % ,稚虾为3611 % ,养成期虾平均为6525 % ;日本对虾养成期虾的平均感染率为2000 %  M B V 与 H P V 在斑节对虾中可出现合并感染的情况,其合并感染率为:仔虾2857 % ,稚虾3568 % ,养成期虾6454 % 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中未发现 M B V 与 H P V 合并感染的现象结果表明, M B V 是斑节对虾的主要病原体,而 H P V 是中国对虾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289.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杆状病毒的提取纯化及病原性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病毒纯化技术及电镜检测 ,发现患病的中国对虾体内有带囊膜的杆状病毒 .该病毒粒子大小为 (3 0 0~ 4 0 0 )nm× (1 60~ 1 80 )nm ,囊膜 2 0~4 0nm ,无包涵体 .人工回接实验表明 ,病虾的肝胰脏、中肠、胃、心肌组织内均分布有大量的病毒粒子 ,该病毒粒子在形态、大小、囊膜的有无及包涵体的有无等诸方面均与感染前部分纯化的病毒粒子一致 .根据柯氏法则 ,患病的中国对虾是由杆状病毒的侵袭所致 .  相似文献   
290.
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Ⅵ扦插苗采穗圃营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穗圃的建立是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以苗繁苗扩大种苗培育规模的基础,通过对南方红豆杉采穗圃的营建技术,包括圃地选择、定植密度、搭建荫棚、抚育管理、截干促萌等措施进行研究,采取矮林作业提高穗条产量,每公顷可产穗条208.8万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