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3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41.
Sauropterygian from Triassic of Guizhou, China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un Liu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14):1312-1312
A new sauropterygian,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 is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a well-preserved skull from the Late Triassic Wayao Member of Falang Formation,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It is ascribed to Eusauroptetrygia because it possesse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the rostrum is mainly composed by the premaxillae; the nasals are small, paired and separated from one another by the premaxillae; the external nares are close to the orbits; and the frontals are fused.Anshunsaurus differs from other Triassic sauropterygians in its large size, long rostrum and the supratemporal fenestrae slightly smaller than orbits. It is further considere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Pistosaurus on the basis of the nasals contact with the prefrontals; large pineal foramen, lain in the anterior part of the parietal table; the squamosals not in contact posterior to the supratemporal fenestra. The discovery ofAnshunsaurus with the ichthyosaurs in the same locality indicates a new assemblage of Triassic marine tetrapods in China.  相似文献   
42.
分析了云南水稻品种堆金子、扎昌龙、毫糯扬和干炸谷对白叶枯病菌系“江陵691”和“Pxo61”抗性的遗传模式和等位关系,鉴定了这4个品种所带抗病基因与华中农业大学命名的和国外命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异同。结果表明:堆金子等4个品种对“江陵691”和“Pxo61”的抗性分别受一对相互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毫糯扬和干炸谷对两菌系的抗病基因呈独立遗传。堆金子和扎昌龙对两菌系的抗病基因呈连锁遗传,其重组值分别为29.8±4.7%和26.9±4.6%。干炸谷带的显性抗病基因与Xa-e(华中农业大学命名)和Xa-3(日本命名)等位或相同。堆金子、扎昌龙和毫糯扬带有的显性抗病基因分别与Xa-a、xa-c、Xa-e和Xa-f(华中农业大学命名)不同,呈独立遗传,并分别与Xa-1、Xa-2、Xa-3、Xa-4、xa-5和Xa-14(日本或国际水稻研究所命名)是独立遗传。推测堆金子、扎昌龙和毫糯扬可能分别带有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  相似文献   
43.
 在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当雄错第四纪晚期叠层石群,其发现对于阐明高原第四纪晚期古环境演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当雄错第四纪晚期发育的3层叠层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14C年龄研究发现:叠层石发育最佳温度20~30℃,当温度低于12~15℃时,蓝藻停止生长。目前,当雄错湖水年均温度为4.8℃,可知当时水温高于现代10℃;这3层叠层石的14C年龄分别与同布林(Bölling)和阿路罗德(Allevöd)两次暖期事件,及10.5 ka~9 kaBP全新世早期转暖期一致,并且叠层石中δ18O均值在-7.23~-6.6之间,δ13C均值在4.75~5.65之间,两者均较高,可知当雄错当时气温较高。该时段3个暖期的发现,对详细建立划分青藏高原第四纪晚期气候-年代学标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4.
为了深化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前构造演化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齐古断褶带上侏罗统-下白垩统露头剖面为例,利用野外地质调查、二维地震剖面解释、无人机航拍建模,分析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地层之间地层接触关系,结合重矿物不稳定系数和地层厚度分布,得出区域不整合的成因,建立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断褶带上侏罗统喀拉扎组和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地层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与中-晚侏罗世欧亚板块南缘一系列的碰撞拼合背景下构造变形引起的剥蚀密切相关.自晚侏罗世进入挤压构造背景以来,天山北缘的构造活动经历了由强到弱的过程,强烈的构造抬升使得喀拉扎组沉积范围明显缩小并整体遭受暴露剥蚀,清水河组超覆在喀拉扎组地层之上形成区域不整合.  相似文献   
45.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最大湖泛泥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层序中最大湖泛泥岩的分布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便更好地进行油气田勘探。方法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测井、岩心和野外典型剖面的观察及地球化学资料,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最大湖泛泥岩的分布受湖盆底部形态的控制呈现区域性变化,该套湖泛泥岩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中最好的一套优质烃源岩。结论最大湖泛泥岩的展布对油气运移和富集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6.
清末司法变革,从民间舆论上升为官方话语,并最终运用到司法建设实践,颇费周折。变法既有列强外在的压力,亦有当时中国社会内在的需求。晚清政府在官制、程序、刑制、新监等领域开展的现代司法建设,在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印记。  相似文献   
47.
中朝传统的宗藩关系随着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尽管朝鲜的独立自主是短暂的,但中韩关系还是开始了向近代外交的迈进。这一变化,从清政府驻韩使节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48.
通过野外考察与GPS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对嘉黎断裂晚第四纪运动特征得到一些新的认识。嘉黎断裂不是整体右旋走滑断层, 其不同构造部位的运动性质和速率具有分段差异特征。以东构造结为界大致分为3段: 东构造结以西为嘉黎断裂西北段, 东构造结顶端易贡?通麦段为嘉黎断裂中段, 东构造结东南部分为嘉黎断裂的东南段。西北段为右旋挤压运动, 走滑速率3.2~5.8 mm/a; 中段弱右旋挤压运动, 走滑速率1.3~2.0 mm/a; 东南段为左旋挤压运动, 走滑速率3.7~4.0 mm/a。  相似文献   
49.
 基于对华南晚古生代3条剖面Zoophycos的精细解剖和前人资料分析,识别了螺旋形和舌形Zoophycos两种形态,揭示了华南晚古生代Zoophycos时空分布具有3个方面的特征:(1) 在时间上,Zoophycos广泛分布于早-中泥盆世(埃姆斯期-艾菲尔期)、密西西比亚纪(维宪期)及中二叠世(沃德期);(2) 在空间上,Zoophycos主要发育于黔东南、湘中南、桂东北一带;(3) 临滨至浅海下部是Zoophycos的主要产出环境。研究表明,华南晚古代Zoophycos的时空分布与大气含氧量(17%—24%),气候和温度(20—25℃),海水地球化学成分(方解石海Mg/Ca<2)以及生物灭绝事件等具有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0.
对贵州省花江峡谷地区发生的砂仁病害进行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根据病害发生的症状特点和病原菌形态特征,确定该病害为砂仁叶枯病,其病原菌为(Pestalotiopsissp.);杀菌剂对其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对砂仁叶枯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为7.7243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