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8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新疆塔中地区中古8井区中上部地层成岩性差、机械钻速快;但易出现井眼垮塌事故。中下部地层井壁不稳定,易出现周期性垮塌。部分层位抗研磨性强,易造成钻头损坏,而水平段地层会出现井漏严重、压力低、漏喷共存等复杂情况。针对这些提速难点,通过针对不同地层的多种PDC和牙轮钻头优选、votex旋转导向工具、水力振荡器、欠平衡钻井技术等提速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古8井区的钻井提速技术。经过现场12口井的试验,三开水平段钻井周期平均缩短了24.7%。此套提速技术的应用为整个塔中地区的钻井提速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2.
In the high speed target environment, there exists serious Doppler effect in the low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LPRF) modulated frequency stepped frequency (MFSF) radar signal. The velocity range of the target is large and the velocity is high ambiguous, so the single method is difficult to satisfy the velocity measurement requirement. For this problem, a novel method is presented, it is a combination of cross-correlation inner frame velocity measurement and range-Doppler coupling velocity measurement. The cross-correlation inner frame method, overcoming the low Doppler tolerance of the cross-correlation between frames, can obtain the coarse velocity of the high speed target, and then the precision velocity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range-Doppler coupling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onfirm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also it is well real-time and easy to the project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03.
Bi8V2O17颜料的制备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粉末煅烧法和水悬浮液法研制了Bi8V2O17颜料.利用差热分析法确定制备工艺参数.产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测试法进行物相鉴定、微观形貌观察和粒径测定.结合两种制备过程进行了颜料合成的异同比较及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104.
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聚酰胺、硅胶柱色谱,结合溶剂分配及重结晶技术,从芦荟叶液汁的浓缩物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种蒽醌类化合物,经综合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为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i cion)、大黄酚 (chrysophanol)、大黄素 (emodin)、大黄酸 (rhein)及一个自然界新发现的化合物:1,8-二羟基-9,10-蒽酮3-甲基-(2羟基)丙酸酯 (1,8-dihydroxy-9,10-anthraquinone-3-methyl-(2-hydroxy)propionateester)。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通过长期遥感监测的方法,研究我国东南部降雨充沛、土壤易被侵蚀的红壤区县级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方法】以福建长汀县为研究区,借助2013—2015年高分辨率(1~1.5 m)的Google Earth影像和2015年7月实地调查数据结果为分类蓝本及先验知识,利用1976—2014年8期Landsat MSS/TM数据和专家分类系统把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森林、灌丛、农田、居民地和裸地共5大类,通过混淆矩阵结合统计数据,分别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并基于分类结果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专家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精度(85%以上)较高; 40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率一直较高(81.5%~88.3%); 森林面积持续增长; 农田面积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灌丛面积总体减少。研究区中部在20世纪80年代存在大量裸土区,1985年以后持续大量减少,2010年以后趋于稳定; 居民地在1995年以后面积经历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后趋于稳定; 总体耕地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居民地附近。【结论】长汀县植被覆盖在40年间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时空变化,驱动因子在不同阶段也不相同。植被覆盖面积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总体的面积增加。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植被覆盖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植树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植树造林工程使得森林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使得裸土面积减少; 植被覆盖面积减少的驱动因素是城镇化,城镇化造成居民地面积的扩张和灌丛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106.
以5‐硝基间苯二甲酸、5‐氯甲基‐8‐羟基喹啉盐酸盐等为主要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含8‐羟基喹啉侧基聚酯P5和P6.利用IR、UV‐Vis、1 H NMR、GPC和荧光光谱对相关化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P5的重均分子量M w 、数均分子量M n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为4416、3025 g/mol和1.46.P6的重均分子量Mw 、数均分子量Mn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为7661、5040 g/mol和1.52.P5和P6的紫外光谱表明,二者的吸收峰位于266、328 nm处,分别归属于苯环的π‐π倡跃迁吸收峰和喹啉环的π‐π倡跃迁吸收峰.溶解性测试表明,P5和P6易溶于DMAc、DMF、DMSO和NMP ,部分溶于THF和CHCl3.P5和P6的DMF溶液(5×10-5 mol/L)以362 nm波长光激发,分别在432、433 nm处出现最大发射峰,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07.
对Ca8Mg(SiO4)4Cl2:Ce3 ,Eu2 系列荧光粉进行合成与测试,探讨Ca8Mg(SiO4)4Cl2:Ce3 ,Eu2 中Ce3和Eu2 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判断Ca8Mg(SiO4)4Cl2:Ce3 ,Eu2 中Ce3 →Eu2 的能量传递主要是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8.
在PH6,34的柠檬酸三钠-盐酸介质中,铜(Ⅱ)与7-碘-8-羟基喹啉-5-磺酸(Fer-ron)形成络合物,在线性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产生一灵敏吸附波,一阶导数峰电位Ep=0.56V(vs.SCE)。峰电流与铜的浓度在0.005~0.315μg/m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1μg/m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证明了该极谱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铜(Ⅱ)还原产生,络合物组成为Cu(Ⅱ):Ferron=1:1,表现稳定常数β=1.52×104。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方法应用于生铁和硅钢标样中铜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9.
为保证电子产品的焊接质量和产品工艺,设计了用于测试烙铁头或锡炉的温度测试仪。测试仪利用ATmega8L单片机为控制核心,K型热电偶(或定制的三角形)传感器进行温度采集,经过采样调理电路并结合相关的计算处理,实现了温度测试的功能。实验表明,该测试仪使用方便、运行稳定、结构简单、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0.
设计训练组(T组,14名男性田径运动员)和对照组(C组,14名男性普通大学生)均完成一次大强度运动,并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以及运动后12h取血液淋巴细胞测定淋巴细胞计数、凋亡率、羟自由基(·OH)和8-氧鸟嘌呤(8-oxodG)含量,对比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在一次大强度运动前后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变化,探讨长期运动训练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运动后即刻:组内前后比较,两组所有指标均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T组指标变化的幅度均低于C组(P<0.01).运动后12h:组内前后比较,C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和8-oxodG含量升高(P<0.01),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1),·OH含量恢复(P>0.05),T组8-oxodG含量升高(P<0.05),其他指标均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组间比较,T组8-oxodG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C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一次大强度运动诱导淋巴细胞自由基产生增多并造成DNA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增加;长期运动训练则可降低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并加速凋亡恢复,防止运动应激后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