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松北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多次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水体检测,使用评分法和相关加权营养指数法对松北湿地水体进行富营养化状态评价.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的分析,得出松北湿地已经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62.
富营养水体中3种沉水植物的生长竞争及其净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苦草、黑藻和马来眼子菜3种沉水植物在太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竞争状况及其对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短期内可以在混合种群中共存,但竞争优势差别明显.黑藻具有在水中形成上位冠层、根系发达的特性,与苦草、马来眼子菜相比在占领水体上层空间、获取光照和吸收营养方面优势明显,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马来眼子菜与苦草之间的竞争不明显,其占据水面面积大,获取光照多,苦草则主要占据水体下层空间,地下部分发达,混种时两者生物量相当.它们对水体中总氮、总磷和藻类叶绿素a的降低作用明显,单种时以黑藻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最高,苦草对藻类叶绿素a的降低效果最好;混种时以苦草+黑藻组对总氮去除率最高,以苦草十黑藻+马来眼子菜组对总磷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263.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utzing)、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 G.Beck)和土生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mucicola(NaumannHuber-Pestalozzi)Schwabe 1964)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子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温度、光照以及藻细胞初始密度对三者生长及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细小平裂藻均能在高温、高光照的条件下达到最佳生长状态;黏伪鱼腥藻只有在低温、低光照的情况下才具有竞争优势.在相同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不同的藻细胞初始密度是其竞争获得优势藻种地位的关键因子.除了控制营养盐和其他污染物的输入外,关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控制和降低蓝藻在水华爆发前的生物量密度,是治理淡水湖泊(水库)蓝藻水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4.
深圳湾海域氮磷营养盐变化及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 1986?2007 年深圳湾海水水质监测资料, 阐述了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 并探讨了深圳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 深圳湾海域水体溶解态无机氮含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 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氨氮是溶解态无机氮的主要组成形态, 表明深圳湾无机氮处于热力学不平衡状态。深圳湾海域水体中活性磷酸盐值含量变化幅度比较小, 总体呈下降趋势。深圳湾水体 DIN/ P 值在 1998 年以前呈不断上升趋势, 1998?2002 年之间呈现波动变化, 从 2002 年开始降低, 营养盐含量和组成的改变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深圳湾海域发生的赤潮生物种类有从硅藻向甲藻过渡, 然后从甲藻 向硅藻过渡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 溶解态无机氮以及氮磷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 r = 0. 769,p < 0. 01) , 说明氮磷营养盐间有一定程度相似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体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显示深圳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很高, 高度富营养化的水体使得深圳湾海域的赤潮日趋频繁, 控制入湾水体污染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65.
重庆迎龙湖水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选择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重庆市迎龙湖水库成库后水质的营养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迎龙湖水库营养状态指数逐年增加,从中营养逐步向富营养发展.迎龙湖水库具备发生富营养化的水文、地理、气象和水质等基本条件,防治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控制营养盐特别是磷元素的输入.  相似文献   
266.
To estimate nutrient budgets,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16 sites in Tapong lagoon from January 2004 through April 2005 and the parameters of water quality were analyzed immediately after collection.These data were used to build a box model for calculating nutrient budgets of the lagoon.We estimated the net amount of nutrient fluxes into (coming from creeks) and out (from tidal inlet) of the lagoon and calculated the total amount of nutrient that deposits into the sediment in a full tidal cycle.During J...  相似文献   
267.
以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人工湖为对象,对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同时对湖中的固体污染物、人群活动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湖共有浮游藻类植物37属,隶属于7个门,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13属35种,占该湖浮游藻类总属数的35.14%;蓝藻门(Cyanophyta)有10属15种,占总属数的27·03%;硅藻门(Bacillariophyta)6属占16·22%;黄藻门(Xanthophyta)有4属,占10.81%,绿藻和蓝藻类是人工湖中的主要优势藻类.按照浮游植物组成特点划分,2个人工湖均属于绿藻-蓝藻型湖泊,多样性指数(Margalef)显示,整个湖区已处于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分析了导致人工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建议通过防渗整修、有规律地轮换湖水、湖岸浅水区建立人工湿地及在湖中投放人工浮岛等措施,来降低或彻底改变人工湖的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268.
邛海取水口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邛海水厂取水口的实际监测资料,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邛海水厂取水口的水环境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邛海取水口全年总磷值为0.010~0.023m g.L-1,具有富营养化现象;各监测项目值均在生活饮用水水源地Ⅲ类水质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269.
根据湖泊营养化程度影响因素多,评价因素与富营养化等级间的关系复杂且是非线性的.而神经网络和模糊系统各有优点,研究者将二者结合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太湖营养化评价,当固定学习速率η大于0—1内某一值,将导致网络算法不收敛,因此文中采用自适应调整学习速率,实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快的训练速度和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70.
通过对箬跳、青山2个深水网箱养殖区的水质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养殖海区的无机氮和氨氮含量明显升高,但是深水网箱养殖海区的总体污染状况要比海区小。在养殖产品起捕后,由于海流作用,深水网箱养殖海区的水质很快就达到与未开展养殖海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