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142.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143.
依据现代电子力学的对偶性理论,应用天体半年运行周期对应的原理,把天体运行(指在太阳系范畴)设想为一种对偶性矩阵周期序列,导出了一个地球在太阳,月亮,行星对偶性引力控制下的3个天体对偶矩阵周期组合表达式,运用这一表达式计算出来的级数序列模式指标制作春,夏,秋,冬强天气过程的预报方法。从1959-1987年的历史统计强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为18/20;中等强度天气过程为43/43。从1987-1998年利用该方法预报比利用其他预报制作同类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提高了15%-20%。  相似文献   
144.
强弱场中相对论电子的逆Compton散射,即磁逆Compton散射,昊体高能辐射的一种重要辐射机制,本文利用磁逆Compton散射的半径典量子理论的回旋共振散射微分截面公式,采用相对论变换方法,计算了磁中子星表面附近的磁逆Compton散射的能谱,并作了相应的能谱图,与γ射线暴的观测能谱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5.
正欧洲空间局发射的"盖亚"卫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银河系内数以十亿计的恒星进行观测,测量它们的位置、距离和运动。这颗颠覆性的卫星观测效率比同样是由欧洲发射的前任依巴谷卫星高出数百万倍。天体测量学主要关注对恒星位置和距离的测量。通过长期测量可以觉察到这些恒星在星系中的运动。通俗地说,天体测量就像是给天空绘制地图。但即便是使用地球上最强大的望远镜,但星光在进入地球大  相似文献   
146.
数字图像定心算法的使用对天体测量的最终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轨空间碎片的光学观测中,受观测方法影响,目标星像存在较严重的退化,影响了星像质心的计算.针对常用的四种图像定心算法:修正矩方法、一维Gauss拟合、二维Gauss拟合和中值法,利用空间碎片的实测图像进行了实验.通过比较天文定位结果与精密星历参考值,分析了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以及不同阈值对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对于高轨空间碎片的退化星像,中值法计算的赤经位置精度最好,其余三种方法计算的赤纬精度较高,对于Gauss方法,无阈值能获得比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7.
正通过揭示太阳光谱中的奥秘,人类逐渐辨识了构建恒星的元素,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科学:天体物理学。法国著名哲学家孔德在1835年如此写道:"我们无法想象,有朝一日能找到确定恒星化学组成的办法。"这句话未免过于悲观。事实上,到1857年,也就是孔德去世那一年,天体物理学家已经在着手探查恒星的组分,而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光谱,早在1835年就已发明。1802年,英国科学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顿让阳光通过一条裂缝形成狭窄的  相似文献   
148.
正从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人们对引力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借引力波爆刷科学家朋友圈之际,小编一并梳理了300年来人类对引力发展的认识过程。1687年:牛顿引力艾萨克·牛顿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方法》一书中对引力进行了全面描述。这为天文学家预测行星的运动提供了精确手段,但它并非没有瑕  相似文献   
149.
何香涛 《自然杂志》2014,36(3):218-224
1963年,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施米特(Schmidt)揭开了类星体的面纱。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经过50多年的研究,关于类星体仍然有很多疑惑。天文学在1960年代的四大发现中,另外三大发现已获得5项诺贝尔奖,为何唯独类星体从没得到诺贝尔奖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0.
<正>天体物理学家萨拉·西格尔:一位开拓型的行星搜寻者向大众分享着她对于开普勒望远镜、系外行星以及可能的外星生命的想法。目前就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萨拉·西格尔(Sara Seager),20世纪90年代中叶正在大学读研,在选择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时,抱着对系外行星是否存在的兴趣,她毅然投身到这一领域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