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研究了巯基乙酸酯化反应的催化剂,采用一种新型的有机酸作催化剂与国外常用的无机酸比较,具有实验步骤简单、产率高的特点。以自制的巯基乙酸乙酯与三氧化二锑反应首次合成了三(巯基乙酸乙酯)锑。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各项理化指标的测试,研究了其在PVC塑料中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62.
使用热失重分析仪对TMP,PMP,TMPM,GW540,Tinuvin770等小分子型受阻胺光稳定剂、TMPM的均聚物PTMPM和PMPM的均聚物PPMPM、一系列具有不同单体配比的PDS,TMPM和PMPM分别与MMA,St,MAA,AA共聚得到的共聚物等受阻胺类光稳定剂进行了热失重分析(TG)。实验发现小分子型的受阻胺光稳定剂的热稳定性均较差,它们的热稳定顺序是TMP〈PMP〈TMPM〈GW5  相似文献   
63.
用准三组分相图设计了黑液体系的配方,用线型膨胀法研究了黑液体系对岩心膨胀的影响.得到了黑液体系的岩心膨胀指数等值图。研究结果表明,黑液体系──黑液、石油磺酸盐、聚丙烯酰胺均有抑制岩心膨胀的作用。聚丙烯酰胺抑制岩心膨胀的能力最强,用透光率指数法和聚乙烯磺酸钾(PVSK)法对七种粘土稳定剂进行了评价,选择了与黑液体系配伍性好的最佳粘土稳定剂和使用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64.
稳频横向塞曼He-Ne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光源,具有功率大、频差低、易于相位细分的特点,因而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精密测量中.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的稳频横向塞曼激光器,实验结果表明,其激光频率稳定度达4.7×10(-10),再现性达1.8×10(-8).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13种试剂(试剂组合)对乳酸脱氢酶冻干及存放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稳定剂的结构规律是多羟基和多羧基化合物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66.
二烷基二氯化锡与二酸、二酚(醇)、羟基酸、氨基酸通过界面缩聚反应,制成了一系列有机锡聚酯、聚醚、聚醚酯、聚胺酯化合物。文中对实验参数与分子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新合成的有机锡高聚物可以作为PVC热稳定剂使用。  相似文献   
67.
灵敏度分析方法不仅是一种稳定分析的方法,而且也是设计控制器参数的有用工具。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PSS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作为实例设计了单机——无穷大系统中机组PSS的参数,计算机数字仿真表明,本方法设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设计中稳压装置的作用,阐明了选择稳压装置来维护系统压力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69.
防灭火三相泡沫添加剂的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粉煤灰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分析,在其浆液中加入一种合适的发泡剂和稳泡剂,经过物理发泡方式形成粉煤灰三相泡沫,用于防治矿井自然发火。对所选发泡剂在粉煤灰浆液中的发泡性能以及稳泡剂和浆液浓度对粉煤灰三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系列实验,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KDF-l发泡剂适合制备发泡倍数较高、稳定时间较长的煤灰三相泡沫,给出了KDF-l发泡剂用于浆液发泡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70.
三价铬电沉积非晶态Fe-Ni-Cr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一种电镀液性能优良、重现性好且利于环保的非晶态Fe-Ni-Cr合金电沉积新技术,采用此技术获得的非晶态Fe-Ni-Cr合金中Fe、Ni和Cr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55%,33%-37%和9%-23%。利用正交试验法对电镀液的配方和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的方法于室温下电沉积20min可得到Fe、Ni和Cr质量分数分别为54.4%,33.9%和11.7%的镜面非晶态Fe-Ni-Cr合金镀层,镀层厚度达11.3μm、维氏硬度达560左右。分别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法对非晶态Fe-Ni-Cr合金镀层的组成、结构、性能、厚度及其影响因素了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镀液组分对合金镀层成分有较明显的影响,而电沉积操作条件则对合金镀层物理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只有当电镀液中含有稳定剂H-W时电沉积所得合金镀层中才有Cr存在,且由于稳定剂H-W与添加剂的共同作用,导致所得Fe-Ni-Cr合金镀层具有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