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6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奸情小说是指那些以描写男女主人公通过奸计等手段,勾引女性,以达到与之淫乱、成就奸情之目的为主要情节的小说。中国古代奸情小说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因素对它产生过影响和作用,其中《水浒传》有关奸情情节的描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该书对中国古代奸情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奸情构成过程中担当“拉皮条”的第三者出现;二是奸情情节描写的三阶段结构布局;三是奸情描写中关于“捱光”的说教内容。《水浒传》正是从上述三方面为中国古代奸情小说奠定了最基本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292.
郭福平小说深受其青少年时代人生经历的影响,即在创作中总体上是用一种“乡下人”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和人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293.
象征手法是乔伊斯作品的一大艺术特色。由于它的特殊艺术魅力,使得乔伊斯小说得以浓缩时空,以小见大,充分展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体现其作品深邃的主题。  相似文献   
294.
自译介到国内之日起,戴维·洛奇的《小世界》就被看作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经典小说。但是,无论从文学理论角度还是从文学史角度,这种看法都未免失之简单化。无论从"互文性"还是戏仿等手法来分析,该小说都是一部继承了英国讽刺小说传统的现代杰作。  相似文献   
295.
由于《西游记》在明清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一部表现三教归一思想的、具有深奥哲理的小说,同时兼具对人心与世道的讽刺,故而明末至清初现存《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均在阐述哲理上大下功夫,并结合续作者所处的时代,大量甚至是通篇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为西游故事的继续开辟了多维的走向和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96.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作者通过塑造姚木兰这一人物形象,阐释了他儒道交融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297.
万春  杨敏 《晋中学院学报》2004,21(2):106-110
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异常繁荣,其情感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腐败的政治制度的痛恨与憎恶,对国民性变态的悲哀与愤怒,对故乡与童年的思念与眷恋。由此从一个方面表现了文学家对劳苦大众和祖国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98.
因果报应思想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常见结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果报应思想进入小说,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构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结构模式:情节巧合、预叙特征与大团圆结局。这一模式赋予了中国古代小说足够的传奇性与叙事结构上首尾相接、因果完整的特点,受到当时群众的广泛接受与欢迎;但与此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说家在情节叙述上的思维创造力。相似的情节发展曲线,雷同的结构模式,构成古代小说的一大特点。中国古代小说的公式化、模式化传统也因此而形成。  相似文献   
299.
“水”是法国当代作家勒·克莱齐奥最擅长描写的一种自然意象,是其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子题。作家作品中“水”有诸多呈现形式和不同的象征意义。“水”是一种赋有灵性的物质存在,它灵动、多变,承载着人物的命运和幻想,既代表生,又代表死,在人物的想象世界起着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水”随心转,人在自身深处具有流水的命运,而人对水的遐想是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300.
我国古代小说的史学视界批评涉及作家、作品、读者、历史(史学)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唯一的一种较为成熟和稳定的批评方法,史学视界批评的背后隐藏着相对稳定、清晰的思维模式,包括“以史学观小说”的统领式思维、“以小说攀史学”的比附式思维、“借史学观小说”的对照式思维、“借史学辨真伪”的考辨式思维等四种,与其背后隐含的三种核心功能相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线路和多样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