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89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4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have paid little attention, positive or negative, to Lyotard’s book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even though it has been popular in other fields. We set out some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neglect. Lyotard thought that sciences could be justified by non-scientific narratives (a position he later abandoned). We show why this is unacceptable, and why many of Lyotard’s characterisations of science are either implausible or are narrowly positivist. One of Lyotard’s themes is that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has changed and thereby so has society itself. However much of what Lyotard says muddles epistemological matters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knowledge’ with sociological claims about how information circulates in modern society. We distinguish two kinds of legitimation of science: epistemic and socio-political. In proclaiming ‘incredulity towards metanarratives’ Lyotard has nothing to say about how epistemic and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are to be justified (legitimated). He also gives a bad argument as to why there can be no epistemic legitimation, which is based on an act/content confusion, and a confusion between making an agreement and the content of what is agreed to. As for socio-political legitimation, Lyotard’s discussion remains at the abstract level of science as a whole rather than at the level of the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of sciences. Moreover his positive points can be accepted without taking on board any of his postmodernist account of science. Finally we argue that Lyotard’s account of paralogy, which is meant to provide a ‘postmodern’ style of justification, is a failure.  相似文献   
492.
分析了有关信息搜索的工具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念的Web信息析取方法,它能自动地从网站中获取数据信息,并且能让用户通过数据库的查询范例来进入网站.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在特定的查询类型中所期望的信息问题.  相似文献   
493.
公共课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教材知识结构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从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的课程论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优化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94.
从认知科学、教育心理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等方面着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双主型的智能教学系统(ITS,Intelligence Teaching System).在设计部分,给出了ITS的结构和领域知识的知识表示,提出了基于加权产生式规则的教学策略推理机;依据认知学习理论,设计了一个采用逐步逼近法的有学习历史继承的认知学生模型和学习过程自动导航的教学模型.在实现部分,研究了推理机的实现,并尝试给出一个智能教学系统模型的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495.
阐述了常见的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探讨了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控制措施和具体的修整方法。  相似文献   
496.
创新知识资本化的组织内转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系统的输入与资本系统的输出所形成知识资本间的转移通道"这一转化机制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转化为资本,新知识在由远而近趋于明晰并获得编码的过程中,知识分别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相结合起来形成工具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人力资本,形成了知识资本在组织内部的转化路径。其实质是不断地将无形的知识去"虚"取"实",并实化为可计量的知识资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497.
本文从化学教育工作者的角度阐释了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以此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科知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同时,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还应在毕业前给自己设计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课程目标并依照自己的学习进程、教学实习、生活实际努力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498.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飞机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该系统运行在便携式Android平板电脑上,采用CLIPS作为专家系统壳程序,通过交互式的运行界面指引航线维护工程师进行电气系统故障诊断.知识库的建立和输入是专家系统设计的瓶颈问题,将系统知识编码为规则这一常用的方式使得专家系统应用人员无法作为知识的主要建立者和输入者,而知识工程师又往往无法可靠的输入专业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新的专家系统知识库结构,采用模型化事实对系统知识进行编码,并设计了故障树动态生成和删减规则集合,配合CLIPS的推理机功能实现故障树的动态处理能力,同时将经验知识编码成故障树的处理规则,较好地实现了深知识和浅知识的有机融合.实验表明,该设计很好的模拟了人类专家进行故障隔离的推理过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易维护性.  相似文献   
499.
了解石河子某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整群抽样抽取288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为22.8%,71.5%的居民对健康行为持积极态度,65.4%认为有必要预防,37.8%已采取预防措施,其中锻炼身体和平衡饮食使用频率最高。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与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与性别无关;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优于一般人群,一般人群好于高危人群。由此可知,石河子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危人群知识、态度、行为均需改善,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行为转化率,尤其是对老年人。  相似文献   
500.
信息网络是知识经济赖以存在的知识及信息流通的载体,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我国网络化水平及利用率较低的现状下,我们必须加速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信息网络的利用率,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科技投入,抓住机遇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