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研究了轻薄织物各向异性与接缝强力的关系,轻薄织物斜向强伸性对接缝强力有明显影响,织物斜向接缝强力主要与织物断裂伸长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389。  相似文献   
52.
织物的透湿性能与织物的空隙率大小和织物的吸湿散湿性能有关,在织物达吸湿平衡前,织物的传湿速率是变化的。本文自制了织物湿阻仪。用本仪器对织物动态传湿性能进行了测定,同时也对织物稳态传湿阻力进行了测定。测试过程可以在各种温度梯度和各种湿度梯度条件下进行,若同时调整织物距测试表面间的距离,就可以改变被测试样所在处的水汽浓度大小,因此本仪器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对织物稳态传湿性能的测定一般仅需半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53.
本文根据宋末元初之际,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纺织技术发展状况,以及海南岛黎族人民的植棉和棉纺织技术发展水平,探讨了元代杰出的纺织家黄道婆对上海地区棉纺织业生产发展的贡献。作者认为黄道婆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手工棉纺织生产机具上的革新和创造,特别是发明了被后世人们称为“黄道婆纺车”的供纺棉用的脚踏三锭纺车;二.开发了棉织物的新品种,特别是色织棉布和提花棉织物,创造了名扬天下的“鸟泥泾被”;三.推动了以上海县为中心的松江府一带的手工棉纺织生产的商品化过程,在松江府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誉。  相似文献   
54.
在实验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纱线捻度。不同编织密度以及不同缩绒温度和缩绒时间的纬平针羊毛衫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通过模糊评价得出编织密度是影响羊毛衫手感的最主要因素,提出了本实验用羊毛衫品种的合理工艺搭配。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织物切片结构着手分析砂洗工艺对丝织物结构的影响,对织物经、纬向的屈曲波高及纱线的大小直径作了观察和测试,并采用 u 检验法进行了统计检验;同时通过电镜实验观察到砂洗后织物表面的微纤化结构。  相似文献   
56.
李万林  田畅  齐望东  郑少仁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9):1218-1221,1252
研究了多元超立方体交换结构(MHSF)的信元丢失率性能。分析表明,当各交换节点的流量均匀地发送到各个目的节点时,MHSF的信元丢失率d与MHSF的元数k、链路加速因子s、链路缓冲大小m以及节点内部端口数M等因素有关;同时仿真结果显示,在可应用参数范围内,d明显有随着s、m或k(通常M固定)的增加呈指数规律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较小参数条件下MHSF就具有较低的信元丢失率。  相似文献   
57.
介绍以中空涤和十字截面涤作为功能原料开发功能面料的原理和方法,并就其相关性能进行测试测试表明,该面料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导湿性,并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58.
对西周以前的织物工艺的研究已经不少,但大多比较零散,而且主要着眼于丝绸。本文以迄今为止在中国出土的西周以前典型纺织文物的文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这个时期的织造工艺,包括原料、织物结构、织具。对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织具零件,结合甲骨文、金文中提示织具的文字,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主要天然纤维已经用上;所有简单和复合的织物组织,除缎纹外,已经出现;所用的织具除已知的原始腰机外可能还有3点或4点支持的地织机。  相似文献   
59.
Th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is a quick, effective and sensitive technique used to measure the weakly deformed sedimentary rocks, and also a reliable method to reveal the deforming mechanisms of fault-related folds. In Longmenshan front belt, a typical cross-section of fault-related folds is chosen to study the AMS. A total of 224 oriented specimens have been drilled at 23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at the key structural positions of this structural section developed in the Xujiahe format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Six elementary types of magnetic fabrics are recognized and established through this AMS study: 1) a sedimentary fabric; 2) an initial deformation fabric; 3) a pencil structure fabric; 4) a weak cleavage fabric; 5) a strong cleavage fabric; 6) a stretching lineation fabric. It has been found that most of magnetic fabrics are characterized by fabrics of weak deformation which belong to the pure-shear results of a pre-folding layer parallel shortening (LPS). In the fault-bend fold, almost all magnetic fabrics are the initial deformation fabrics of weak deformation, and denote that the deformation in the forelimb is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backlimb and no finite strain is shown in the footwall. While in the fault-propagation fold, finite strain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trishear zone where magnetic fabric results are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estimated consequences of the kinematic model.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dicated by the magnetic fabrics is basically the same along the whole structural section and shows a NW to SE compression and shortening which is accordant with the regional compressive stress field of the Longmenshan fold-thrust belt.  相似文献   
60.
采用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AG-7600,交联剂三聚氰胺甲醛对芳砜纶织物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经过试验,得到芳砜纶织物拒水拒油整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AG-7600整理剂质量分数为6%、三聚氰胺甲醛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1min,整理后织物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及耐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