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6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堤坝型堆积体接触应力分布规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堤坝型堆积体分为三类情形,基于有限差分法求解了三种情形下的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同三棱柱堆积体类似,堤坝型堆积体的法向接触应力,并非人们认为的线性分布,而是呈曲线分布,堤坝高度开始出现变化的附近(对应三棱柱堆积体的中心)存在应力凹陷的现象;当相比于三棱柱堆积体,堤坝型堆积体的应力凹陷程度受到缓解(因堤坝自身的反压),同时应力凹陷的延伸范围也仅限于0.5~1倍堤坝高度的范围;对比底边有无水平约束两类情形,说明了接触面上的切向应力加重了应力凹陷的程度;下伏岩土体的刚度(弹模)也将影响到应力凹陷的程度,刚度相较上覆堆积体越大,应力凹陷越严重。  相似文献   
62.
川西坳陷不同地区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主要成藏期各不相同.作者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确立了川西坳陷须三-须四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排烃阶段,并利用不同生排烃阶段生排烃量、砂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地区的主要成藏期,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东西方向上,在中部地区该含油气系统的主要成藏期都为晚侏罗世;而在南北方向上,北部地区明显要早于中部和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63.
基于对桂中坳陷东部下石炭统鹿寨组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显微组分、饱和烃色谱-质谱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其TOC主体2.0%,Ro为0.84%~2.95%,有机质类型属于Ⅱ1-Ⅱ2型。通过对比国内外主要页岩气盆地富有机质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分析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判断下石炭统鹿寨组泥页岩具有较好生烃潜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鹿寨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来源,发现:Pr/Ph1,伽马蜡烷/αβC30霍烷比值为0.72~0.75,具有升霍烷系列,C27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比值为0.13~0.15,孕甾烷/C29-20R规则甾烷比值为0.03~0.04,研究区属于高咸度贫氧-缺氧的强还原环境;正构烷烃分布范围宽,C、N原子比为42.23~50.89,三环萜烷中C21、C23、C24呈倒"V"形分布,αβC30霍烷/∑C29甾烷比值为0.48~0.51,C29具有明显优势,伽马蜡烷指数平均值为0.370.2,不同显微组分在剖面上对TOC贡献率不同,判断鹿寨组泥页岩有机质来源多样,以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为主,顶部和底部层位有机质来源以低等细菌、藻类为主,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64.
贝尔凹陷含油气系统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本方法,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可以划出3个含油气系统,即铜钵庙组含油气系统、南屯组含油气系统、大磨拐河组含油气系统.3个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趋于一致,均为伊敏组末期.油气运聚单元的划分有利于认识盆地内油气的分布聚集规律,根据油气运移分隔槽及隔挡条件,可将铜钵庙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2个油气运聚单元,南屯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6个油气运聚单元,大磨拐河组含油气系统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单元.  相似文献   
65.
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方法,将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系划分出2个层序,又将第Ⅰ层序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和7个准层序。由于孤岛东斜坡地形较高,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在该区不发育,因而仅发育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滨浅湖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组成。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砂体构成了本区的主要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66.
基于"优质源岩控藏"理论和"储层甜点找油"思想,应用测、录井、试油、薄片等资料,系统总结松南中央坳陷区泉四段致密油的分布规律,剖析不同类型致密砂岩油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致密砂岩油藏集中分布在长岭凹陷内及其周边斜坡区,具有"满坳含油、宏观连片"的特征和"东富西贫、南富北贫"的差异性;青一段下段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TOC)大于2.0%的优质源岩展布范围控制致密油藏分布格局;异常高压与源储断层的空间配置关系控制下部砂组含油性,剖面上油气下排深度最大为140 m;平面上超压大于10 MPa、与断层距离小于2 500 m的区域是Ⅱ~Ⅳ砂组的致密油藏富集区;优质储层物性"甜点"控制致密油富集程度及产量;坳陷型湖盆上生下储式致密砂岩油藏的形成主要存在凹陷区"源内直排倒灌"和斜坡区"源边反转断层遮挡"两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7.
冀中坳陷古近系始新统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全区广泛分布,在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等定性和定量资料基础上,采用冯增昭教授倡导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图。冀中坳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的沉积相,包括冲积扇、河流、(扇)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湖底扇及湖泊。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中亚段主要发育大型冲积扇-河流-(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并处在冀中坳陷始新统早期的湖盆断陷扩张深陷期沉积这一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8.
论地貌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貌波是指地球表面隆起的高地和凹陷的低地相间排列,总体上构成裒太起伏的地貌形态,地球的内力作用形成巨大规模地貌波的胚胎模型,外力作用则对它进行雕琢磨磨属种大小不等规模的地貌波,经过长期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最后形成起伏不大的波浪状地貌波--准平原。  相似文献   
69.
从特征设计的角度看 ,机械加工的过程实际上是切除所有凹特征的过程 ,因此凹特征在工艺规程中与切削过程一致 ,而凸特征一般都要转换成相应的凹特征才能进行处理 ,这种转换往往比较繁琐 .本文在分析了凸特征分解法的优缺点后 ,提出了一种新的“凸特征凹参数定义”方法 ,对凸块、圆柱凸台和筋等典型的凸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凹参数定义的讨论 ,并给出了我们在进行组合夹具自动设计中用到的凸特征的实例 ,进一步分析了此方法的特点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其烃类气既存在有机成因气(包括油型气和煤型气),亦存在无机成因,还存在混合成因,在同位素序列上常表现为部分倒转和完全倒转。为了明确英台断陷天然气的成因及来源,根据烃源岩的地化指标、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轻烃指纹对研究区的天然气成因类型加以分析,并进行气源对比。研究表明,英台断陷烃类气为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的混合,其中南部洼槽天然气主要来自于沙河子组,而北部则来自于营城组。通过判定天然气成因的类型和识别气源方向,有利于加深对英台断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的认识,从而为研究天然气藏的分布规律,以及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