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氧弹燃烧-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茶叶中的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弹燃烧技术对茶叶样品进行预处理,用碱溶液吸收燃烧产物,向吸收液中加入TISAB,消除Al3+、Fe3+等离子干扰,调节溶液pH值为5.6后定容,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测定溶液的电势,计算茶叶中氟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其线性范围为10-1~10-6 mol·L-1,回收率为96.6%~102.8%.  相似文献   
522.
茶叶杀青工序自适应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茶叶杀青原系统中PLC对DTA温控器的PID控制参数设定问题,将开关量控制的DTA温控器替换为三相交流调压模块,优化设计出自适应控制系统。自适应控制系统中的PLC的温度控制信号经三相交流调压,输出可变电压对杀青机加热,并采集杀青机的温度信号反馈回PLC,构成闭环控制回路,实现连续地对滚筒杀青机加温,达到最优化的温度控制效果,提高茶叶的杀青质量。  相似文献   
523.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以PowerBuilder9.0为前台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为后台数据库,设计开发有机茶叶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组态王软件来完成与PLC进行通讯连接监视并采集由生产设备上的实时数据;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放弃使用触发器,完全采用程序脚本来确保数据准确完整;在操作用户操作权限上采用角色授权方式细致地划分操作权限。系统由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查询统计、生产信息管理等功能子系统构成,负责完成有机茶叶厂的生产,质检及销售管理,通过有效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确保有机茶叶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24.
壳聚糖在乌龙茶汁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对乌龙茶汁的澄清作用,探讨了pH、壳聚糖添加量及澄清时间对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是一种良好的澄清剂,能提高乌龙茶汁的透光度,而且不影响乌龙茶汁的主要风味物质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525.
分析了不同测试条件对红外光谱的影响,并以最佳参数采集样品光谱数据,通过在操作过程中全程利用红外辐射减少和拒绝水分对光谱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红外光谱测量茶叶和KBr的最佳质量比为k=1:150,样品的颗粒大小为160目(孔径0.084 mm),此时的光谱重复性好;对红外光谱测量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建议,这对红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6.
茶叶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咖啡因和茶多糖.方法:以绿茶为原料,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咖啡因和茶多酚,茶渣水提醇沉提取茶粗多糖.结果:从单一原料,成功提取分离出了茶多酚、咖啡因和茶粗多糖.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  相似文献   
527.
为探讨不同套种模式生态茶园光合有效辐射特征及其差异,分别在西双版纳勐海县选取人工套种的沉香-茶树、樟树-茶树、千斤拔-茶树以及纯茶园样地,在干热季、雨季和雾凉季分别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结果表明同一样地不同季节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差异较大.在雾凉季,各样地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数值较低,以樟树-茶园模式为最小,而干热季总体上数值较大.各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则呈现千斤拔-茶树模式最大,樟树-茶树模式为最小.干热季光合有效辐射最强,在纯茶园日总量可达38.57 mol·m-2·d-1;但雾凉季近地层光合有效辐射最弱,在遮蔽较小的千斤拔-茶树模式日总量仅为23.03 mol·m-2·d-1.不同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与纯茶园的比值具有较大差异.干热季,樟树-茶树模式的光合有效辐射仅为纯茶园的65.9 %,雨季为76.0 %,雾凉季为87.2 %.而千斤拔-茶树模式的光合有效辐射在干热季、雨季和雾凉季则分别为纯茶园的90.2 %,91.2 % 和99.9 %.各套种模式光合有效辐射的比值均是干热季<雨季<雾凉季.  相似文献   
528.
冬青属苦丁茶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冬青属5种苦丁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并根据同工酶分析结果探讨了冬青属苦丁茶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种内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不同物种的供试材料均有两条共同的特征谱带,同时又有丰富的酶带多态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质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也显现出一定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判定不同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冬青属苦丁茶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之一,但同一物种内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以及种下分类群的划分则尚需更多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529.
新疆阿勒泰地区不同野生群落罗布麻茶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勒泰地区5个野生群落(柒队、红沟、阿苇滩、二子河、盐湖)的罗布麻茶为样品,从无机与有机成分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比较不同野生群落来源罗布麻茶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生境最恶劣的盐湖罗布麻茶的矿质元素含量丰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清除.OH的能力也最强;生境较盐湖稍好的柒队来源的罗布麻茶的品质较盐湖来源茶稍次;而生境相对较好的阿苇滩罗布麻茶品质不及其他群落罗布麻茶.提示阿勒泰地区罗布麻茶采集的最佳地应为地处戈壁滩的盐湖和柒队区域.建议以采茶为目的的罗布麻的种植地应选择生境相对比较恶劣的地区.  相似文献   
530.
鸟王茶产地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求适宜于贵州茶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方法,运用模糊数学和相关分析的原理,结合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法对贵州省南部鸟王茶产地土壤肥力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参评的8个肥力指标中,速效钾的权重系数最大为0.157,土壤有机质权重系数最小,仅为0.096,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达Ⅱ级标准土壤占4%,Ⅲ级标准土壤占64%,Ⅳ级标准土壤占32%,土壤肥力质量尚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