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系统科学   62篇
丛书文集   68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3725篇
自然研究   1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81.
以1座跨度为(55+4×90+55)m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建立桥梁动力分析模型.选取3条人工地震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基于动力非线性分析方法,考虑摩擦效应,分析盆式橡胶支座连续梁桥非固定墩的地震响应和支座的滞回性能,并与未考虑摩擦效应的地震响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固定墩处的盆式橡胶支座在地震作用下形成了规则、饱满的滞回曲线,形状近似为矩形;相对未考虑盆式橡胶支座摩擦效应的模型,考虑支座滑动后,固定墩墩底顺桥向弯矩、剪力分别降低了25.91%、27.41%,固定墩墩顶顺桥向位移和非固定墩墩梁相对位移分别降低了26.15%、25.59%;对于多跨长联连续梁桥,滑动支座数量多且反力大,若不考虑滑动支座的摩擦耗能,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结果偏大,抗震设计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82.
基于泰森多边形、空间自相关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研究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文化遗址均呈现出聚集分布特征,但存在单核与多核的差异。马家浜文化遗址主要集聚在太湖的东、西部,以草鞋山、骆驼墩遗址群最为密集;崧泽文化遗址集聚于太湖东、东北部,以草鞋山遗址群最为密集;良渚文化遗址主要集聚在太湖南部、东部,以余杭—良渚遗址群最为密集;马桥文化遗址主要集聚在太湖东部和西南部,以上海西部的马桥、湖州—长兴、海宁—海盐一带的遗址群最为集中。马家浜至崧泽时期遗址呈多核心特征,崧泽至良渚时期遗址由多核变为单核,马桥时期遗址聚集区重现多核心特征。(2)随着气候、地貌、社会结构的演变,遗址密集区的分布趋势、连续性及密度相应变化。遗址密集区分布呈现出由太湖东、西部先向太湖东、南部,再向太湖南部,最后向太湖东、西南部发展的趋势。遗址聚集区的连续性和密度在马家浜、崧泽、良渚时期逐渐增强,而马桥时期遗址密集区的连续性和密度较良渚时期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对研究人地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大陆边缘三角洲盆地一直是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世界上很多大的油气区均是分布在三角洲盆地,如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东非鲁伍玛盆地三角洲和印尼库泰盆地马哈坎三角洲等。通过对不同类型大陆边缘三角洲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对比研究,明确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三角洲盆地的盆地结构、内部构造样式、烃源岩特征及成藏模式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漂移期发育的尼日尔三角洲和鲁伍玛盆地三角洲重力滑脱推覆构造体系发育。在裂陷期拗陷阶段发育的库泰盆地马哈坎三角洲重力滑脱推覆构造体系不发育。马哈坎三角洲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均来自三角洲体系,以生油为主,具有自生自储,近源成藏的特点。东非鲁伍玛盆地烃源岩为下侏罗统海湾环境海相烃源岩,主要生裂解气,具有阶梯式长距离运移,远源成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侵蚀潜在发生可能性的重要综合性指标,研究高寒河谷地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藏东南高寒区尼洋河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大类、13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团粒类指标和有机质能很好地反映土壤抗蚀性,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5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水稳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有机质7个指标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最为明显,是表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各抗蚀性指标值基本表现出(0~15)cm(16~30)cm规律.通过建立权重求和模型发现0~15 cm表层土壤抗蚀性能远远大于16~30 cm;最终,通过叠加法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评价从强到弱顺序为:灌木林地(SL)、天然林地(NF)、农耕地(CL)、河滩林地(BL)、人工林地(AF).  相似文献   
85.
【目的】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全面把握水环境污染特征是水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方法】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2016年九洲江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九洲江9个断面综合水质类别均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氨氮、总磷、溶解氧。从时间变化上来看,除了2月份、6~9月份丰水期外,其余月份均出现超标因子。从空间变化上来看,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1#陆川污水处理厂下游2#大桥坝3#滩面桥、11#温水浪7#文车桥、9#石角镇蟠龙桥、12#顺路沙场4#良田坝、5#飞蛾岭。其中,1#陆川污水处理厂下游指数较高是受到上游干流周边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排放的影响,7#文车桥、11#温水浪和9#石角镇蟠龙桥指数出现升高,是由于宁潭河、圭地河、古城河3条支流的分别汇入。【结论】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较之综合污染指数法,弥补了不能直观判断综合水质类别的缺点,有既能判断综合水质类别,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识别单因子水质达标个数,还能够评价劣Ⅴ类水质的黑臭情况的优点。  相似文献   
86.
黎树式  黄鹄 《广西科学》2018,25(4):409-417
【目的】分析钦江近50年来河流水沙变化特征,以及河床演变对水沙变化的响应。【方法】以钦江为研究对象,收集长时间序列的水沙和河床断面资料,基于小波分析、"3S"和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钦江水沙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含沙量下降趋势尤为明显,水沙变化突变年份是1979年和1995年;夏半年的平均流量与平均输沙量分别占全年的58.62%和61.77%,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存在4~6年和15年的周期振荡特征;中游河床枯季先冲刷后淤积,下游则以冲刷为主;流量主要受降雨控制,而含沙量则主要受控于水土流失、森林保育和人口增长等多种因素。【结论】钦江水沙总体呈下降趋势,水土流失、水利工程和耗水量等人类活动是泥沙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7.
结合区位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及市场占有率指标法对2015年黄三角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的产业专业化程度、产业效率以及市场绩效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黄三角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七大行业的区域特征明显。针对部分城市出现的规模报酬递减以及市场占有率下滑现象,按照区域分工、优势互补、弱势协作等思路提出发展策略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8.
运用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2009年和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土地面积、城镇数目、总人口、城镇人口、人口密度等几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布局较多,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城镇体系发展差距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衡,运行成本较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改善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不合理的现状,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9.
水量的分配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因水量短缺引发的跨界水资源冲突的发展进程.从政府强互惠的角度入手,设计水量协调方案,寻求漳河流域跨界水资源冲突的协调途径是一个新的视角.基于这一思想,从政府的强互惠政策角度对漳河流域跨界水资源冲突系 统建模,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建立政府Agent和用水Agent 的目标函数,以强互惠表现的节水激励和水权交易为例,分别建立强互惠下的节水激励模型和水权交易模型,通过粒子 群优化算法求解,得出两种政策下漳河流域跨界水资源冲突的水量协调方案.水量的协调方案表明:政府强互惠的表现——节水激励和水权交易可以重新调整漳河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以此来减少缺水量,协调漳河流域的跨界水资源冲突.  相似文献   
90.
探讨浙江天台盆地下陈萤石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时代,为寻找成因类似的矿床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该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矿石显微镜下特征的研究,并利用热活化电子自旋共振测龄法对矿区内不同矿脉上与萤石共生的石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下陈萤石矿床为热液充填型脉状萤石矿床,成矿年龄平均为75.3±7.0 Ma,其成矿时代主要为晚白垩世。对浙江不同地区萤石矿床成矿时代的规律进行总结,显示浙江的萤石矿成矿时代呈现多期次性,在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均有成矿作用发生,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