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0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9篇 |
丛书文集 | 30篇 |
教育与普及 | 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22篇 |
综合类 | 14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电磁继电器触点面的SEM和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面分析方法,研究未启封、使用过失失效和使用过失效的继电器触点表面和形貌、组份和结构,结构表明,经过使用后触点表面烧蚀严重并发生磨损,其组份中含Ag、Sn、C和O等原子,C和O的XPS峰显示,触点表面氧化膜和碳化物的形成,导致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影响继电器的稳定履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3.
合成了含三齿不对称多吡啶配合物[Ru(ptp)(bpy)Cl]ClO4和bpy分别表示3-(2-邻菲罗啉基)-1,2,4-三嗪并[5,6.f]菲和2,2’-联吡啶),用元素分析(EA)、电喷雾质谱(ES-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电子吸收光谱(UV-vis)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由于ptp较强的吸电子能力,使它与[Ru(ptp)(bpy)Cl]ClO4和[Ru(pta)(bpy)Cl]ClO4相比,MLCT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而阳离子的氧化峰也变得更正。 相似文献
74.
光子相关光谱学(PCS)是一项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的新应用技术,该技术利用悬浮于介质中的散射体的布朗运动所引起的散射光强涨落现象,能测量粒径范围为3nm~3μm的超细颗粒。本文详述了PCS测粒法的基本理论,综述了各种预测颗粒粒径分布的数据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对PCS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5.
76.
本文研究了用DDTC-聚氨酯泡沫塑料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纯稀土中微量铜的新方法。试验了pH值、DDTC和KSCN浓度、稀土含量等对泡沫塑料吸附铜的影响及泡沫塑料的吸附能力。吸附率在97%以上,用HNO_3-丙酮洗脱,铜的测定灵敏度达0.06μg/ME/1%吸收。用该法进行实样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7.
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NBu4[MnFe(ox)3]}n配合物中磁性离子之间的磁相互作用,当温度低于30 K时,观察到磁分裂谱,磁分裂谱的出现说明配合物中有磁有序发生,谱线的超精细参数说明铁的电子态为高自旋Fe3 ,穆谱结果也说明样品中有自旋倾斜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78.
基于短波近红外(SW-NIR)漫反射光谱,提出一种非破坏定量预测盐酸氟桂利嗪粉末药品质量比的新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值为参考值,将遗传算法(GA)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盐酸氟桂利嗪粉末药品的光谱特性与质量比间的定量分析模型.应用GA自动构建神经网络拓扑结构,选择最优的网络参数和光谱波段;讨论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神经网络预报能力的影响,并对测试集样品质量比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一阶导数数据预处理方法为最优预处理建模方法,其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0.198 7%,相关系数R=0.986 3. 相似文献
79.
80.
采用荧光光谱、圆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辛伐他汀(Sir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Sire对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6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Sim与BSA结合部位与色氨酸残基的距离r=1.8nm.利用标记药物进行了结合位点的定位,确定了Sim结合位置是BSA的siteI.由圆二、红外及三维光谱可知,Sim对BSA二级结构的改变主要在肛折叠区,在与Sire结合反应过程中,BSA的微环境与构象都发生了变化;同步荧光表明,Sim与BSA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色氨酸(Trp)残基周围. 相似文献